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中学语文戏剧教学初探+文献综述(2)
从当前的考试制度来看,近些年的高考试题对戏剧教学的有关知识考查较少,甚至基本处于不考状态。即便是考了有关戏剧的试题,也是从较为肤浅的方面进行考查,如考查一些戏剧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分值更是微不足道。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处于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淡化戏剧教学,对中学戏剧教学不予重视,一些教师甚至跳过戏剧剧本,对学生说“珍爱生命,远离戏剧”。因为他们认为中学语文教学面对高考的压力,应当采取“高考考什么,课堂就教什么”的措施,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实在是对戏剧教学的践踏,着实让人心痛!一些教师用很少的课堂时间进行戏剧教学,但他们进行戏剧教学的学习方法与小说学习方法相似,只要求学生泛泛读之,教师做简单的点拨与总结。当然也有一些教师按照教学任务目标进行了戏剧教学,但他们只注重文本知识的解读,譬如:对戏剧的特点、情节结构进行分析,对人物个性化的台词等进行表面化的研读,却忽视了对剧本的深度挖掘与探讨,这样的学习戏剧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被动丝毫没有主动参与和积极合作可言,学生无法通过自主实践对剧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切体会,这样的学习不会对中学生的成长起到健康的熏陶作用,当然也不利于培养中学生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而且这些教学方法只是针对具体篇目而言的,没有创意,这样的戏剧教学只是徒劳,并没有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众所周知,戏剧作为一门舞台艺术,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戏剧情节的。俗话说:没有戏剧冲突就没有戏剧。所以分析戏剧冲突就成了戏剧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大多数教师并不重视对戏剧冲突的把握,只讲求戏剧情节的完整性。当然,也有一些教师能够认识到戏剧教学中解读戏剧冲突的重要性,但他们往往方法不当,在戏剧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运用解读小说情节的方法来解读戏剧冲突,运用解读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来探讨戏剧人物性格特征,虽说戏剧教学与小说教学有相通之处,但作为一种区别于小说文体的戏剧它应当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所以相应的戏剧教学方法就应当讲求与“众”不同,应当开辟出一条戏剧自己的科学的正确的解读之路。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讲话很讲求方式,含而不露。这时候就需要听者悉心揣摩其言外之意,捕捉弦外之音,并及时的加以补充说明。”[4]对于戏剧而言也有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这种情况。因为戏剧剧本受到时空的限制,刻画手法较单调,那么就要求戏剧剧本的语言有鲜活的动作性,同时戏剧语言含有丰富的“潜台词”,但许多教师在进行戏剧教学时不注重引导学生对戏剧剧本“潜台词”进行分析学习,当然也不能使学生对剧本有深刻的体会。以上这些就是中学生不能真正走进戏剧探索戏剧剧本精髓的问题所在。
三、中学语文戏剧教学的方法
随着国民素质逐步提高,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界对戏剧教学的关注将会更多,师生在戏剧教学这片看似荒凉实则充满生机的天地里,必将有所收获。尼采曾说:“除戏剧外,还没有一种艺术可以使阿波罗(太阳神)之沉稳与狄奥尼索斯(酒神)之狂野获得完美的结合。” [5]戏剧具有集多种艺术于一身的特点,这一特点不可避免就增加了师生对戏剧解读的难度。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戏剧教学呢?
(一)运用“课堂剧”进行中学语文戏剧教学
积极的情感是人们进行一切活动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如果学生没有饱满的热情与浓厚的兴趣参与到戏剧教学,这样的中学语文戏剧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那么浪费的将是师生宝贵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6]因此在进行中学语文戏剧教学时,教师要善于采取适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内在动力。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试析初中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下一篇:
中学文言文教学设计探究+文献综述
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
新疆莎车中学微课适应性调查
小学语文教师要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
中学生课堂德育刍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中学课堂研究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策略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