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words Village reform Citizen oriented Community life adaptation

目次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意义1

1.3文献综述2

1.3.1国内文献综述2

1.3.2国外文献综述3

1.4可能的创新4

2研究设计5

2.1相关概念的界定5

2.1.1村改居5

2.1.2市民化5

2.1.3社区生活适应5

2.2研究方法6

2.2.1文献法6

2.2.2访谈法6

2.3研究思路与框架6

3“村改居”社区的特征7

3.1与农村社区比较7

3.1.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依存度降低7

3.1.2人口密度大,居民的地缘关系密切性降低7

3.1.3生活方式逐渐丰富,消费水平提高7

3.1.4居民对社区居委会的依赖性较高7

3.2与城市社区比较7

3.2.1受教育程度低,就业率低,就业水平不高7

3.2.2血缘关系较为密切,注重集体经济7

3.2.3社会问题不如城市复杂、集中和突出,新的社会问题增多8

3.2.4居民对居委会依存度高于物业管理公司8

3.3“村改居”社区的过渡性、滞后性和复杂性8

4L社区的居民新社区生活适应调查分析9

4.1L社区的“村改居”情况概述9

4.2L社区居民新社区生活适应调查访谈9

4.3调查结论和分析14

4.3.1居民社区生活不适应明显,社区参与有限14

4.3.2居民因经济优势产生惰性,就业意愿低14

4.3.3文化观念滞后,消极应对生活方式转变14

4.3.4居委会的运作与小区物业公司的工作难以对接14

5对策和建议16

5.1搭建社区参与平台,发挥社工的作用16

5.2做好就业宣传教育工作,转变居民就业观念16

5.3发展社区文化产业,营造城市社区文化氛围16

5.4打造三方联动网络,引导社会组织协同社区管理17

结论与展望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附录访谈提纲2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国家,现阶段工业化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人口城市化,使更多的农民转为市民,即农民市民化[1]。因此,农民从土地和农村转移到城市,如何适应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对实现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来说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 “村改居”现象。 “村改居”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社会工程,它意着社区秩序的重建,经济、政治、文化等资源都要进行置换与整合。如果说早期的“城中村”现象是城市化发展的伴生现象,现在则是以行政的方式在推进这一城乡转化过程[2]。近年来,这一工程在厦门市全面展开。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尽快建立符合城市管理需要的基层组织, “村改居”工作成为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2002 年底,厦门市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建设海湾型城市的战略构想,厦委【2003】22 号文件,明确了 2003年岛内农村完成“村改居”的工作任务[3]。2013年 1月 1日,厦门市L 社区居民正式入住新社区,随着农民身份变换为居民,原有社区权力格局、社区规范和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社区居民对这些变化的适应能力不一,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可能形成各种文化心理、社会行为问题。因此,研究如何应对“村改居”型社区居民的社区生活适应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自媒体时代政务微信运行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爱晚工程”高档养老机构需求问题研究

上海高龄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

镇江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参与问题研究

农村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当地居民参与乡村生态旅...

淮安市城市形态与交通碳...

社区治理创新下居委会角...

封闭小区向开放小区转变...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