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研究+文献综述(2)
4.1 基于制度空间的分析 10
4.2 基于地域空间的分析 11
4.3 基于认同空间的分析 11
5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空间构建 13
5.1 构建合理有效的制度空间 13
5.2 构建多元融合的社会空间 14
5.3 构建能动丰富的个体空间 15
6 结语 17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背景
本文之所以要研究农民工,是因为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该群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而这一群体的城市融入问题同样又影响了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解决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问题,应该来说是有历史的进步意义的。然而,农民工作为城市化的建设者和贡献者,在实际与城市社区融入过程中,却问题不断,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更是近年来研究的焦点议题之一。本文所调研的农民工群体在某大学社区,该工地于2013年建成开工。工地自建成以后,便以高墙加以阻隔,实际上独立于该大学社区存在,并在该大学社区中形成了“第二世界”。但是事实上,该大学社区拥有较为宽松的人居环境,公共设施均向外界开放。一堵高墙,作为一个有形的存在,阻挡了该农民工群体与外界社区的融合,形成了事实上的两个人居世界。进一步地讲,除了这一堵有形高墙的存在之外,在农民工群体与城市的融入过程中,还形成了许多无形的空间阻隔,农民工城市融入困难重重。文章是想通过选取实地进行调研,归纳农民工群体与城市社区融入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探索如何冲破建构在农民工群体与城市之间中的有形、无形的高墙,成为本文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农民工
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会学通讯》,农民工概念首次提出。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官方首次运用了这一概念。在这一文件中,农民工被理解为户籍在农村的,身份依旧是农民,但是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非农产业的一类人群。从狭义上来说,农民工主要是指跨地区进城务工人员。从广义上来说,在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都属于农民工的范畴。郑功成、黄黎若莲(2007)指出,农民工实际上是一种特殊身份标志,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之下,它的产生来源于不断加快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与传统户籍制度的严重冲突。
而学术界这些年来对于农民工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文献整理可以概括总结出,农民工的概念基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点:第一,这一群体因户籍而被确定为身份上具有农村属性,但是职业上却具有城市属性,他们是身份定位与职业归位相背离的一个群体;第二,这一群体实际上的收入来源已完成了依靠土地收入向二三产业经济收入的转变,追求经济收益是该群体的显著特征;第三,这一群体因身份的特殊性被社会公认为弱势群体,往往伴随权益受侵害等不可回避的问题。
1.2.2 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
农民工的城市社区融入问题实际上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农民工群体主动与城市社区的融入,另一方面是城市社区对农民工群体的接纳问题。张立军(2006)等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出发,以经济层次的融入、社会层次的融入、心理层次的融入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划分。经济层次中,农民工群体城市基本的生存安全需要要得到满足;社会层次,农民工与城市社区的社会沟通和交往互动需要要得到满足;心理层次,农民工群体对于城市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双方实现感情依赖实现共同的价值认同,最终真正融入城市社区。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亲情感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下一篇:
受训者目标定向对培训效果的影响研究
节庆活动与三亚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研究
江苏省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与碳排放量相关关系的分析
苏州市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分析
高铁对苏北城市旅游影响分析和政策性建议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对碳排...
城市形态演变与碳排放的分析城市紧凑发展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