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苦蘵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解析(2)

时间:2025-03-18 22:17来源:99668
5 2.1.4 SCoT反应体系 6 2.1.6 电泳实验 6 2.2数据分析 6 2.2.1 SCoT引物扩增条带统计 6 2.2.2 遗传多样性分析 7 2.2.3 聚类分析 7 2.2.4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7 2.3结果与分

5

2.1.4 SCoT反应体系 6

2.1.6 电泳实验 6

2.2数据分析 6

2.2.1 SCoT引物扩增条带统计 6

2.2.2 遗传多样性分析 7

2.2.3 聚类分析 7

2.2.4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7

2.3结果与分析 7

2.3.1 SCoT引物扩增结果 7

2.3.2 苦蘵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10

2.3.3 苦蘵种群聚类分析 12

2.3.4 苦蘵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 14

3 讨论 15

1 引言

1.1苦蘵的研究概述

1.1.1苦蘵的概述

苦蘵(Physalis angulata L.),是茄科酸浆属植物,又叫做灯笼草、小酸浆等。苦蘵大多生长于较高海拔地区,其分布区多集中于美洲热带地区[1-3],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等地区[4]。

1.1.2 苦蘵的经济价值

苦蘵作为一种传统药材,早在秦汉时期的《尔雅》中就有记载,很多中药材地方志中均有对其描述。苦蘵的根系、果实乃至全株都可作为药材,可用于咽喉肿痛、小便不利等多种疾病的治疗[5-8]。经研究表明,苦蘵主要有醉茄内酯、酸浆苦素、黄酮、生物碱及甾醇等化学成分[6],其中的酸浆苦素和谷甾醇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对于某些癌症的治疗有一定效果。此外,苦蘵提取液能够杀菌、消炎、降血糖血脂[10-12]。除了药用功效外,苦蘵还可以做罐头和蜜饯,国外常用来制作沙拉酱汁,风味独特。

1.1.3苦蘵的研究进展

当前,国内外对苦蘵的研究较少,对于苦蘵的研究最先开始于国外,而国内对苦蘵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且对苦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苦蘵的组织培养技术方面。如通过对苦蘵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当前技术能提取分离出一些苦蘵的生物成分,如多糖、甾体类、甾醇类、有机酸等[13]。但对苦蘵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研究较少。

1.2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述 

1.2.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遗传多样性在广义上指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上是指种间或种内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多态性程度[14-15]。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其中最基础且最核心的是遗传多样[16],除此外遗传多样性也是生物能否良好生存与发展的基础[17]。对生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可以从另一方面了解到该物种在稳定性和进化方面的相关信息[17]。对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了解物种进化发展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物种的起源、亲缘关系、更好地保护物种的种质资源等方面提供依据。

1.2.2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形态学标记指以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活特征、该植物生长分布地区的特征等做为标记,对不同物种进行区分和分类、研究同一物种间的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形态学标记是研究遗传多样性的简便方法之一[17]。

(2)细胞学标记指对处理过的生物个体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染色体组型、染色体带型,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等。但某些物种对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比较敏感,不易获得标记物质,因而该研究方法使用不普遍[18]。 苦蘵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解析(2):http://www.chuibin.com/shengwu/lunwen_20545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