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期融资券自2005年诞生以来便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的动因以及影响因素分析。胡小芳(2007)认为由于短期融资券利息相对较低的优点,有利于节约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调整企业资本结构,增加企业价值。杨超(2011)指出超短期融资券的推出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债券市场,优化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王婉和常珊(2012)通过构建模型分析说明上市公司拥有越高的治理水平对短期融资券发行的影响越大。商慧(2009)指出相比较于其他因素,公司股权结构、信用评级、经营状况对公司是否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后期,由于超短期融资券的发展历程较短,许多学者偏向于研究超短期融资券的定价、利率以及信用风险,聂常虹(2013)运用回归分析,得出影响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的核心因素是其发行规模、基准利率以及主体信用级别。王雄元(2015)通过分析得出货币政策的波动性越大,越能降低企业风险对短期融资券利差的影响。梁柱(2015)研究发现主体信用评级不会对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利率产生显著影响,货币市场波动对信用利差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当下,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发行超短期融资券来调整公司杠杆率,增加直接融资比重,降低债务平均成本,并以此来弱化公司的财务风险。然而,国内对公司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对其自身杠杆率方面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且少数几篇相关文献也仅仅阐述了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对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提升作用,因此,基于现有研究,本文主要解决以下问题:在公司通过直接融资偿付间接融资的前提下,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能以何种方式调整公司的杠杆率,其所产生的债务融资成本对公司杠杆率的影响程度,以及其所带来的杠杆效应,是否真的有利于公司的发展,给公司带来效益,证实公司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的意义所在。由于山东黄金矿业股份公司自2014年起持续不断地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用于偿还短期借款以及交易性金融负债,想借此来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以及降低公司的债务平均成本,因此,本文选择该公司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说明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对该公司杠杆率的调整作用,并进一步阐明企业新增超短期融资券这种债务融资方式是否能够弱化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给债务融资所产生的财务杠杆效应所带来的影响,这不仅对该公司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超短期融资券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能够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实例,促进中国企业良性发展。
二、理论分析
杠杆率是一个衡量企业负债风险的指标,侧面反应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债务融资会增加企业的杠杆率,同时产生相应的财务风险。企业杠杆率越低,说明企业的资金实力越强,反之,资金实力越弱。杠杆率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放大企业的利润,也可以放大企业的损失。一方面,如果企业到期无法偿还债务,则将导致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而另一方面,适当地提高杠杆率,发挥杠杆的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增加公司的利润,提升公司的价值。
财务杠杆系数是表示公司杠杆率的一种指标,其用来衡量债务融资所产生的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债务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揭示了息税前利润与债务利息之间的关系。债务融资的财务杠杆效应分为正财务杠杆效应与负财务杠杆效应,前者指当负债收益高于负债利息率的时候,通过债务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为权益资本,从而使得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上升,而后者指的是当投资利润率小于或等于负债利息率时,债务所产生的利润不足以弥补或只能偿付债务所需支付的利息,甚至通过权益资本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偿付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因此,财务杠杆效应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损失,这就构成了财务风险。 超短期融资券对公司自身杠杆率的调整作用研究(2):http://www.chuibin.com/jingji/lunwen_205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