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表面覆盖剂用于可控合成纳米粒子的研究(6)

时间:2025-07-24 21:43来源:100241
稳定配体与金纳米粒子表面电子云之间具有非常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很强的配位场。而且稳定配体吸附在金纳米粒子的表面,那么当光线

稳定配体与金纳米粒子表面电子云之间具有非常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很强的配位场。而且稳定配体吸附在金纳米粒子的表面,那么当光线射入,很容易会引起折射率的改变,这些影响会导致等离子共振吸收峰的红移或蓝移。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用紫外光谱进行金纳米粒子的分析,获得关于最大吸光度的数据,依据最大吸光度的红移对金纳米粒子的尺寸大小进行分析。

1.4  金纳米粒子的光学表征

1.4.1  紫外—可见吸收表征

分子中的一些基团接触了紫外可见光后,会发生电子能级跃迁,然后产生特有的光谱。我们知道不一样的物质,是由各自不一样的分子或者原子,以及特有的空间结构这几个因素组成的,不一样的物质接收光能量的本领自然也就不会一样,因此每种物质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光谱曲线。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有特色的波长的吸光度的凹凸峰分辨该物质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便是分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

光的吸收与吸收层的厚度正相关,吸收层越厚吸光度越高;光的吸收与溶液的浓度正相关,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越高[26]。如果综合二者对光的吸收率的影响,那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朗伯—比耳定律,其数学表达公式如下:

A = εbc

式中,A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b为液池的厚度,c为溶液的浓度[26]。

运用朗伯—比尔定律,可以轻易地对溶液完成定量分析。我们知道,金纳米粒子在可见光区域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所以我们可以选择紫外-可见光谱来进行表征,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如图1所示,可以观察并且分析金纳米颗粒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不同尺寸的纳米颗粒的在吸收光谱上的最大吸光度从519 nm变化到569 nm,吸收光谱上的波长很明显与粒径大小相关。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上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来,随着尺寸的不断增大,金纳米粒子的最大吸收峰不断向着长波的方向变动[27]。  具有不同粒径的金纳米颗粒的紫外—可见光谱[27]

1.4.2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测和分析纳米粒子的粒径和形貌,这是表征纳米级别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透射电镜的原理大致为发出的电子束沿镜体光轴通过聚光镜后会被聚成一束尖细均匀的光斑,然后这束光斑会照射在样品室内的样品上。由于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不同散射,导致样品内致密处透过的电子量少,稀疏处透过的电子量多,从而使这些电子可以反映所观察物体的形貌和结构特征等信息。这些电子经一系列放大后会被投射在荧光屏上发出荧光。至此,不可见的电子影像转变成人眼可见的可见光影像。

在制备金纳米粒子后,使用电子显微镜仪器来细察具有不同尺寸的金纳米粒子的透射电子显微图像[28]。很清楚地看到,制备的纳米金颗粒大多数都是呈圆球形的,但进一步放大后又有一点方形,因此可总结金纳米粒子的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这是由于四辛基溴化铵具有两亲稳定性质,它的存在提高了金颗粒的单分散性和稳定性。而且硫醇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了金颗粒生长的作用,使得其粒径大小被人为控制。

表面覆盖剂用于可控合成纳米粒子的研究(6):http://www.chuibin.com/huaxue/lunwen_20585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