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上本文是以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下的大学生为研究样本来进行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创业理论中的研究样本。实践意义上第一,对增强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教育指出可改进的地方。第二,为政府拟定针对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提供思路,政府可对现有政策进行点对点的修改和完善。第三,去了解大学生对创业的真实想法,探索出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和阻碍其创业的因素,以提出帮助他们更顺利地进行创业的建议。
(三) 创业及创业意愿的相关定义
1. 创业的相关定义
关于创业目前国内外都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不同学科领域的不同人对创业的定义都有一定差别。创业这个词最早是由法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RichardCantillon在1755年。Gartner认为创业包括创业者的个人特征、创新性、独特性、开拓新事业和谋求发展[2]。JeffiyTimmons将创业解释成一种运气、推理和思考之下的具体行为[3]。国内虽然创业理论研究不如国外历史悠久,但现在也在该领域收获颇丰;季丹(2010)等人认为创业是通过不断努力并承担风险,抓住机会整合资源创建企业,提供新产品,产生价值并得到回报获得成就感的活动[4]。综上所述,本文将创业定义为高校中的在校大学生自己创办自己的事业,不受他人的雇佣进行工作,这是需要承受一定的风险,并积极地去寻找机会从而获得经济利益的创造性活动。
2. 创业意愿的相关定义
最早提出创业意愿这个概念的是一名国外学者Bird(1988),他认为创业意愿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引导一个人为完成创业的目的而投入时间、精力、资本,并且可以对个体的创业行为起到预测作用[5]。本文认为创业意愿属于一种主观态度,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会对个体的创业举动产生直接影响,想要预测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最合理指标即大学生创业意愿。
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3):http://www.chuibin.com/guanli/lunwen_205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