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5.5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品牌构建的传播受众分析 18
5.6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品牌构建传播小结与传播效果评估 19
6.达成会展场馆品牌构建良好传播效果的几点建议 23
6.1定位与地域特色结合 23
6.2选择性铺开媒介渠道 23
6.3实时性关注资讯动态 23
6.4重点式培养受众群体 24
6.5持续性跟进反馈信息 24
6.6阶段性评估传播效果 24
6.7成长式焕新自我形象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7
附录 28
1.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展览业增长态势稳健
2017年1月,UFI发布《全球展览业晴雨表调查报告》中指出尽管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际舞台上开放贸易的促进者数量下降,但展览业在2017年仍然会持续增长。而在国内,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会展业作为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中国贸促会在《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6)》中指出(以下简称《报告》),2016年中国展览业总体上呈现出“展会数量减少、展览面积增大、展会质量提升”的稳健增长态势。
1.1.2展馆建设方兴未艾,规模进一步扩张
我国的展馆建设自2010年进入新一轮的投资周期以来,热度始终不减。据《报告》统计,2016年,全国室内可租用面积大于等于5000平方米且举办2个以上经贸类展会的展览场馆共有156个,比上年增加20个;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约823万平方米,较上年增加176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可租用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馆共22个,较上年增加9个。
1.1.3互联网影响不断深化,为展览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展览业作为一种投资与贸易的促进平台,已成为深受互联网影响的“先行领域”。近年来,一批专注于展览业务的互联网公司陆续涌现,传统网商也开始涉足展览业务。线下展馆参展观展,线上平台宣传交易的模式渐渐成为常态。“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对整个会展行业的影响不容轻视。
1.2文献综述
1.3研究意义与方法
1.3.1研究意义作为展会的承载主题,会展场馆的建设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相关展会的开展。现如今优质的展会数量相对较少,展览面积却在不断增大,已建成的会展场馆在方位、规模、设备等一系列外在的硬件条件都基本确定且不易变动的情况下,如何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品牌优势和效应,获得可持续利益增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内容。
本文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owerStationofArt)为典型,希望通过分析其实际中的品牌构建传播过程,汲取切实可行的部分,指导会展场馆尤其是起步较晚有进一步发展空间的中小城市的场馆,利用传播发挥内在软件条件的运用能力,提升品牌形象,吸引并巩固受众群,获取潜在的更可持续的利益增长,进而加强城市会展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1.3.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以传播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知识为理论支撑,通过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探讨会展场馆在品牌构建过程中受到的四个结构因素的影响,以及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如何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形成会展场馆的品牌效应,帮助提高场馆利用率。 互联网语境下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品牌构建的传播效果研究(2):http://www.chuibin.com/guanli/lunwen_205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