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大学教育中的失职表现的浅析 第2页

 以上论述看似三纸无驴,与题目相见甚远,实则不然。今天中国经济不断走向开放的现实情况,从某种角度构成了对政府在大学教育阶段所表现的批判,即物质基础与精神层次的极度不对称。就本文题目所暗示的而言,我倾向于把大学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前大学教育”与“后大学教育”,如果政府在前一阶段管理过多的话,那么在后一阶段也应相应地承担必要的责任。以下便是我所认为的,政府在两个阶段的失职表现:

  在前一阶段,主要有两点,其一学术研究不自由。简单的解释便是,教师和学生所探讨、学习的必须以意识形态下的鲜明思想为风向标。而对于主导思想之外的东西,是可思而不可议的。政府在这一点上的明显失职表现便是各高校党委的普遍设立,这种组织像一把无形的枷锁,捆住了大学思想灵异的手脚;

  其二学科设立不自由,即各个学科的设立不是由各高校制定,而是要经过政府旗下教育部门的层层审批。政府所根据的指标无非便是经济的大走势,如果经济发展形势一片大好,那么相应地,金融、审计、理工等专业便被很快审批通过。而至于经济发展背后的细节则是很少考虑的。这便是以“一切为了就业”的功利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德国教育家洪堡早年直陈大学自由的优先性,“学术应该是自由的、纯粹的,是不应该包含任何功利主义思想的,”相应地,大学是应该“对各学科进行研究的机构。”(见余杰《火与冰》)而中国大学这两种自由又恰恰是极度缺乏的,由此直接导致的便是大学里培养出的学生思维单向化、眼高手低,在人力竞争市场不过是“碌碌庸人”、“一介莽夫”,找工作极其困难,甚至很多不如农民工兄弟---在实际工作的操作上。殊不知,这主要是政府对大学管理过多造成的。

  在后一阶段,这也正是本文将主要论述的部分,出现了政府明显推卸责任的丑态。来自《人民日报 民生周刊》(第一百零三期 第十七版 2011年9月29日)一则题为《找工作难 还是找好工作难?》的报道中,在肯定“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好于往年”前提下,将“众多学生仍感到就业压力重重”的问题完全归于学生本身的问题,直言批评“高校毕业生毁约率走高”导致其“找工作不难,找一份自己满意、又能胜任的工作不容易”简言之便是毕业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所学专业与工作不相适应,还有“多数人不愿去基层就业”,尽管“政府频出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去创业,大学生也应转变观念适应现实。”其实这样一则报道通篇都是对当今毕业生状况的不满意,而没有一字提及对政府自身没有做好相应工作的自我反思,例如,是不是应该使“就业服务指导实践更加实用、更有针对性”而不是再被毕业生戏称为“太空课”?

  我想也许中央政府太要面子了,毕竟那是人民的日报,相较而言,来自河南报社的一则《省政府出台政策助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报道(总第1304期 第二十八期 第一版 2011年9月28日)便多少有些让人慰藉,通篇报道所使用的是省政府应该如何做的话语,诸如“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允许在就业创业地落户”,在毕业生“见习期间提供基本生活补助”且“政府将人均月补助最高500元。”此外还有一些对自主创业的相应地税收优惠、及基层就业的优待。至于落实的结果如何,我想固然重要,但至少举措的提出让人看到一些光亮。于此我还是并不满意,诚如“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但实际上,基层缺人的岗位还是较为固定且有限的,而这样的政策也不过只能解决很少一部分人的就业。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在政府政策带动部分毕业生安稳就业下,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如政策面前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公平分享政策的好处。作为一名免费师范生,与其他非免费师范生比较,有时甚至感觉自己也享受着那么一份不大不小的“特权”。来自《现代教育报 大学生周刊》(总第165期 第二十五期 第一版 2011年9月15日)题为《4.6万免费师范生获中央财政支持》的报道称,“今年首届免费师范生共有10597名,全部到了中小学任教,”此外“今年6所部属师范大学。。。。。。生源质量又比往年有明显提高,录取分数线高于省重点线48分,比去年提高了6分。”然而在将来毕业、走向用人单位时,也许免费的和非免费的就会有些差别---甚至很明显,那些曾经渴望考取免费师范生而不得的师范生将会面临怎样的压力?我不敢想象,对此我并没有什么“幸灾乐祸”之意,只是身在一个“小体制”内,对那些“小体制”之外、不能享受其好处的同道中人表示惋惜,为什么我们不能被同等对待?

  言及此,对于政府在“后大学教育”阶段的表现,我固然可以默然处之,但政府不能“低头啜泣”,因为今天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困境很大程度是政府自身造成的,如果大学体制仍旧不改,大学仍旧没有学术、学科自由,我希望政府在此后,也就是毕业生离开校园、迈入社会之时,多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少一些推脱责任,多一些公平正义。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