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相对论探讨

据说经济学家张五常的成名作是《佃农理论》,我没有看过《佃农理论》,猜测可能是有关制度经济学方面的。张先生因对制度经济学的贡献而成名,成名后的他一直靠名气吃饭,在学问上再也没有什么建树。经济学家邹恒甫对高调的张五常不以为然,说他(张五常)“年青时还有点成果,年老后什么都没有”。

  我今天写的日志是瓜农理论,注意,这并不是模仿张五常,更不是抄袭张五常,虽然都是讨论经济学,但主题完全不一样。

  我的一位远房亲戚今年种西瓜,因为遇到水灾严重亏损。据他的说法,亏了几千元。我知道日常生活中人们理解的亏损和经济学理解的亏损不一样,为了了解得更清楚,就接着问:“是亏的现金,还是亏的人工?”亲戚说:“投入的所有人工都打了水漂,单算投入的现金,亏了几千元。”我的另一位邻居怕我没有理解,就接着解释说:“他呀,今年上半年不去种西瓜,也不干任何事情,天天坐在家里休息,就相当于赚了几千元。”

  经过邻居的解释,我知道亲戚今年种西瓜不仅亏了人工,还亏了现金,如果把两项折算成货币,亏损远远不止几千元,但是我没有说出来,因为他们不是经济学专业,免得把他们搅糊涂。不过有一点,亲戚对今年的亏损一点也不后悔,还明确表示明年继续去种西瓜。

  我们当前的经济学,是用期望值分析不确定性行为的。在事先不知道后果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后果的概率,得出的期望值如果大于零,人们就会去投入,至于事后的结果不尽人意,也不会后悔。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假定某人在某一次行为中亏损了,但是他不断地将相同的行为继续下去,由于期望值大于零,从长远来说,是有满意收益的,长远的满意收益使得他不会因某一次或某几次亏损而后悔。

  现在,我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假定亲戚明知今年有水灾,种西瓜亏损的可能性极大,又没有更好的事情做,他会为了避免亏损而真的坐在家里吗?我想有极大可能不会,因为半年时间的坐在家里,寂寞无聊给人造成的福利损失也许远远超过几千元。也就是说,我亲戚虽然在现金上亏了几千元,还有那么多的人工打了水漂,但是他获得了生活的充实,获得了劳动的快乐。那些现金,那些人工,是生活充实和劳动快乐的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说,亲戚并没有亏。

  这么一分析,连我自己都感觉到恐怖。明明是亏了现金和人工,赔了夫人又折兵,鸡没有抓到还丢了一把米,怎么变成还赚了呢?难道当前的主流经济学错了不成?

  呵呵,这正是我在本日志中要探讨的经济学课题,就我有限的见识来看,目前我还没有发现有这方面的探索,我把这个课题姑且就叫经济学相对论。

  为了说清楚经济学相对论,先了解物理学的相对性原理:物理规律本身应当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坐标系中,物理规律表述的形式始终保持不变。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认为,所谓经济学的相对性原理,是指:在主体自愿的情况下,主体行为的所有可能的结果都不是亏损的。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现实中,人的很多行为受这种相对性原理支配。典型的就是打牌,一个人去打牌,是因为他有打牌的强烈偏好,即使在牌局中输了现金,但是愿赌服输,满足了他的偏好,本身就是赚了。

  还有一些人,很多时间所做的事情其实与提高收入毫无关系,甚至为了自己的偏好牺牲了好多赚钱的机会,但是就是愿意把时间花在自己的偏好上,即使这种偏好自始至终不会提高收入也在所不惜,这也是因为相对性原理的支配。

  另外,对于我们赞美的助人为乐,损己利人等高尚行为,也许只有相对性原理才能做出合理解释。

  一百年前左右,物理学的相对论已经被爱因斯坦做得非常完美,如今,经济学相对论或许已经萌芽,俺有这个能力做得完美么?不过有一点,要做完美,必须获得数学上的证明,获得方程式。

  数学?数学?又是他娘的数学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