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二战后战胜国对德国战争结局的处置
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苏、美、英法四个占领国为彻底摧毁德国战争潜力而对德国实行"非工业化政策"。通过拆迁德国工业设备作为对盟国的战争赔偿,将德国经济改造成农业经济。然而,西方盟国很快意识到"一个强大的欧洲,一个虚弱的德国"这一原则在经济上是错误的,并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隔的时期内,德国在欧洲市场上的强大地位并不是体现于它对欧洲经济的主宰,而是反映欧洲各国之间紧密的经济关系,对许多国家来说,德国在正常的年代里,既是最重要的供货国家,也是最重要的接受货国。(8)
"人为的遏制德国的工业将非常有害于欧洲复兴计划。"(9)随着冷战的加剧,西方盟国也感到需要一个强大的西德作为盟友。因此1947 年8月美英两国制定了"修正的工业计划","允许两国占领区的工业能力达到1938年的70%~75%"。1948年5月,又停止向苏联提供了拆迁的西德工厂设备。到1948年时,西德的设备资产总额仍以超过1936年水平的11%左右。这是西德得以迅速重建的物质基础。
反观东德,在盟国制订索取赔偿计划之前,苏联就开始拆迁了1200家工厂。"至1948年初为止,总计拆除了1900家工厂,其中1700家完整的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工厂。由于拆迁和战争影响而造成的损失,使生产能力下降了40%"(10)除工业外,受拆迁之害最深的是交通业,几乎所有的复线铁路均拆除一条线路,"以致于铁路网点总计减少了135000公里"。(11)
苏战区的经济损失惨重。而且,工业设备尤其是精密机械在拆迁过程中损失严重,到苏联重新组装后,往往难以达到原有的生产水平。从1946年6月起,苏联政府开始采用将赔偿企业就地收归苏联所有的办法,213家较大的工厂改组成苏联的股份公司,这些企业约占苏战区工业生产能力的1/3。此外,苏联还要求无偿使用德国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战俘。"
据个别估计,苏联占领当局在1945年-1953年拆除和取走产品的总价值为300亿美元,事实上的赔偿额为苏联原来要求的三倍。"(12)这就影响了东德经济重建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