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课总结

乒乓球课总结
   这学期真的是很幸运能够选上老师的乒乓球课,因为从大一学生自己选课开始,乒乓球课就是我第一要选的体育俱乐部课程。说起来是有私心的,因为我从初中就开始打乒乓球,到如今也算打了4年的乒乓球,最基本的发球、推挡还是有点基础的,可是一直没有得到机会来规范自己的姿势和技巧,这学期我实现了!!

  魏老师真的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授课认真且很有耐心。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读了乒乓球的发展历史、知名人物以及乒乓球器具(球台、球拍、乒乓球)的规格要求,我第一次发现平视觉得很平凡的一项运动竟然也有那样多的规定。接下来老师开始教授如何打球,讲到如何拿拍子时起我才发现我“混课”的想法多么幼稚,因为打了多年乒乓球的我竟然拿拍子都不规范。手不能放到拍子面上,要两指握拍,手自然放到拍子楞上。本来认为拍子的握法无关紧要,只是个人习惯不一样,可是听老师说握拍很重要,因为拍子如果握不对,那么技术想要提高是几乎不可能的。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打乒乓球这么多年水平还是那个样子,原来问题就出在那简单的握拍上啊。这时我对这门课重新充满了兴趣,认真的听老师讲,仔细看他示范,努力地和同学做对打练习。

    因为有很多人很少打乒乓球甚至从没有打过,老师主要是教我们最基本地东西。前几节课一直教我们发球、推档,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每次发球都不会出差错、推档都能打到案子中间也是需要很多努力的。为了这个简单的动作做好,我们练了很多。比如原地颠球、对墙联系、边跑边打、虽然开始对墙打最多只能打3次,但是不断的练习后我可以对墙打20次以上,有了这么多准备训练,做推档就容易多了。推档的技巧在于认真观察球的走向,掌握球的力度和方向,向中心打。

    学完推档后,我们要学习另一个重要的技术就是攻球。攻球才是乒乓球的开始。老师教我们攻球时非常认真,做了很多示范。攻球要求其实很高,首先就是站位。要侧身,同时动作要大方,分两部完成。第一部收手,第二步攻球。这个简单的动作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尤其是做好就不那么简单了。我在做练习的时候就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站位,老师要求侧身,可是刚开始还可以,打一会就和案子平行了,这个站位不好就对攻球的发挥有很大影响。练好站位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在我和同学打球的时候,老师走过来对我说:你打的动作幅度太下。我开始没有明白老师的意思,等到老师做示范的时候我才知道,我的胳膊挥动的幅度是很小,老师的动作很清楚,手的力度也比较大,球的方向和角度都比较正确。看到老师学我打的样子,我才明白自己的错误。我用老师的方法连续,虽然开始和老师动作差距比较大,但在我不断练习和老师同学的指导下动作已经基本规范,而且我发现动作和握拍规范后,打球很轻松,而且很有感觉,我突然有一种体会,就是不论什么事情都要每一步都做规范,这样才能有真的进步。

    老师还教了我们其他的技术出了旋球、扣球、拉球、搓球等技术。看到老师做这些动作的时候真是一种享受,那么流畅,那么舒服。老师给了我们练习的时间,我们大家都努力练习,虽然很多同学没有真正学会,但都掌握了不少。看来只要大家用心,是没有学不会的东西的。

    一学期的乒乓球课要结束了,我收获真的很多。首先,学到了乒乓球的基本知识,纠正了自己以前错误,掌握了很多打法,乒乓球的技术含量比较大,我相信只要多加练习,熟能生巧,以后乒乓球技巧会进步很大的。其次,认识到很多东西要勇敢去尝试,不要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就放弃,只要从基本的开始,不好高骛远,每一步都要认真掌握,对于比较难的动作要尝试去学习,很可能就掌握了。

  虽然还没有考试,但是我对这学期自己的表现还是满意的,因为第一节课老师就改变了我“我是打球老手”的错误态度,每节课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了,虽然比赛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也提高了自己。最后,再次感谢老师,凭借熟练的技术和耐心教导,真正向我们展现了国球的魅力,虽然俱乐部课程结束了,日后有机会还会选老师的乒乓球选修课。

  我的乒乓我觉得乒乓的乐趣=技术提高+锻炼身体。不讲究技术提高的瞎打,我觉得没意思,试想,一向都打不过的朋友,那天突然因为你的技术提高,把对方拿下了,多成就啊。在找乐趣方面,还是要讲技术提高的。当然,这个乐趣必须建立在打球者相互的友谊和信任之上。那种输了很生气,赢了得意地让对方难堪的做法,也是不对的。

    锻炼身体吧,乒乓蛮好,血压偏高的,坚持半年就会有效,血脂不好的,坚持打打就会好的。这是几个球友的实践心得。据说对眼睛和反映也好。但乒乓对腰和脖子没啥好处的,也要控制强度的。

    技术不好,要厚着脸皮找技术高的人打,进步比较快的。不刻意练练技术,一上台,狂打几局的,提高是会的,但比较慢,因为这样,有的打30年了,也就那几招。

    和高手打,有时心里有点难受的。你被打输了,对方谦虚说,你失误多,好像说技术可以失误多点,好像在宽慰你,其实想想,你还不如说,技术还不够,自己听着也服气。

    和高手打,有时心里蛮怪怪的。你把高手打难受了,打输了。对方不认输的,他会对你或者他的同事说,你打球蛮实惠的,言下之意吧,你尽管打输我了,但还不能说你比我厉害,因为或许高手我有点漫不经心,有点轻敌而已。

    我打球蛮实惠的。什么话?就说我比你厉害得了啊,难道打球还有花架子摆?

    我在乒乓的问题上,常常告诫自己,要谦虚,再谦虚些。

    打败对方,如果对方厚道的,你要认真切磋技巧,帮助对方,共同提高,千万不说你失误多。对方要不失误,还不叫世界高手死光?

    输给对方了,就要服气。乒乓球的球感很怪,有时打球你没感觉,觉得吃不住球,觉得要换胶皮,可第二天去打,奇怪了,球感很好,很爽,随心所欲的样子,胶皮怎么如同新的一样。

    碰到那种说你打球蛮实惠的高手,就要一直实惠下去,直到那高手最后说,你比我打得好。这时你然后就不要说什么实惠之类洋话了,继续炼欧

  心得

  中国人一直没丢掉“快”字,所以到今天仍屹立于世界乒坛而不倒,这种“快”不仅仅是击球时间快,还有方法上的快——也就是注重撞击的运用,在中近台的争夺中,撞击技术仍有生命力,而且只要你想打好乒乓球,这就是个必须解决的矛盾。

    适当在撞击上花一些时间,这样既可以保证出球速度,又容易合上对方来球的力量,引申一下,容易合力也就容易发力。我们的业余爱好者千万不要把撞击与旋转(摩擦)对立起来看,而要统一起来,因为撞击有肋于更快、更好地建立手上感觉。直到今天笔者还是认为,初学时花点功夫建立撞击、快攻技术、打下一定基础之后,再改练任何打法,包括练削球,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正手攻球

    先易后难

    业余爱好者练球,刚开始打对攻都可能有困难,不容易练起来,因为球拱着你呢。不妨先练攻推挡,你攻,同伴推挡,有了一定的数量基础之后,再尝试着近台稍微发点力,比如匀速、匀速、“叭”,三板中有一板加力。如果还有条件,可以进一步过渡到正手对攻。因为正手对攻可以说是基本功里的核心技术,而攻推挡(包括横板快挡/直板反面拨挡),无论速度多快,出球的性质与正手对攻还是不一样,没有那种“拱”的感觉。  

    徒手起步

    开始最好做些徒手的练习,上台→徒手,上台→徒手,慢慢就把动作结构打出来了,这是不可替代的。有人可能会认为直接上台练习就行,但笔者觉得徒手还是非常有用的,尤其当你需要建立新技术时,徒手练习不用你过多地去想动作,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击球中的感觉。

    我们业余爱好者做徒手练习,不可能像专业似的,动辙挥上五千、一万次,但基本的感觉要能借此找到,比如腰手台一。在这个基础上,把身体打松,放松之后,再要求自己做到各个技术要点。假如开始就上台,有了球之后,无形中你会受到制约,甚至动作会立刻变僵,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搁了。只有借助徒手的单一重复,才容易建立动作定型,或者说肌肉记忆。

    简化动作

    刚开始上台练习,你可以少关注前臂,多注重腰,你甚至可以觉得前臂没怎么动,一转腰,球拍就挥出去了,这样容易建立迎球的感觉,不是球撞到你球拍上,而是你用球拍去“找球”——初学阶段,你对“迎前”这个术语概念可能感到不好理解,那么我们就用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找球”。笔者的意思是,一定要把动作简单化,挥拍就是走直线,最简单也最容易合上力。所谓动作不合理,不外是翻肘、耸肩、吊腕……种种不合理,都属于多余动作,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其实只要动作简洁,走直线就好。匀速状况下,正手攻球能连续二、三十板不失误,就可以进人下一步练习,否则手上没有感觉。

    先推后收

    正手攻球,引拍、迎前、转腰、摆臂……这些教科书上都有,不必多说,今天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无论正手、反手,你的技术都是一套系统,最终目的主要都是为了对付弧圈球。那么,你知道现在的乒乓球教练怎么为初学者形容乒乓球的正手攻球动作?不叫先迎后收,叫先“推”后收。

    个“推”字,惟妙惟肖,腰—带、拍—迎,给人感觉似乎就是“推”。教练为什么用这个词?笔者理解,潜台词有平挡之意,板形不能太压,才可能有“推”的感觉,假如太压,要么是“压”要不然就成了“盖”。板形越压,接触球的面积越小,擦得越薄,很可能你压着板形稍微蹭(摩擦)一点,回球虽稳,但你发不出力。就像回接弧圈时,你只是半挡半带,发力来不及的时候可以这样,但笔者还是更推祟较早地接触球。触球早些,板形越“亮”(与“压”相对),球接触球拍的面积越大,手上对球的感觉就越强烈。其实我们不妨仔细看看,优秀选手在近台回击孤圈,回球有威胁的,板形都不会太压,这样才能有速度,而不只是旋转。像反剃弧圈这种技术,回球快,你以为是自己快呢?其实是借对方力的快,是对击球时间合理判断产生的快。你先“亮”着板形来学球、学撞击,与你一开始就压着板形“干蹭”再把板形打开,绝对是两种结果,如后者般先蹭后打的,笔者没见过一个成功的倒子,而像前者那样先打后拉的,成功者比比皆是。

    把球打长

    如果你练正手攻球时习惯性地用手腕“勾”球,你可以立个东西在同伴台面上,每板球都力争越过它,这样你想不打长都不行,非得用重心把球“推”过去不可。仅仅满足于回球过网是不够的,要打到底线去。宁可出界算好球,但不能下网,因为下网的动作肯定不对,而出界往回调容易。练一段,把台面上的障碍物高度降低,往前多一点,摩擦少一点,还这么练,直到不再需要借助障碍物。  

    以退为进

    越站近台,球往往打得越快,但可能全是借力,你根本体会不到最重要的重心交换。适当的时候,不妨站位退出去,两脚更开,纵向感更强,左脚更偏前一点,膝盖往里屈,重心放膝盖上,含胸收腹,这时你必须借助重心转移的力量才能把球打过去,而且手不必发力,就用腰带,荡秋千似地把球“荡”过网去。贴近台,你可能靠手臂就能把球“糊弄”过网,站位离得越远,越得靠重心,靠转腰。这就跟网球似的,网球为什么不可能只靠手臂,你到得了网前吗?乒乓球一个道理,中近台打熟练了,然后挪回近台,还是这感觉,动作幅度稍小一点,重心交换不就出来了吗?

    练习动作的幅度,跟身体尺寸应该是1.2比1,即看上去要“大一号”,这样才能保证日后的击球质量——你打比赛时,由于紧张等各种原因,动作幅度自然会缩回去。这样,刚开始建立技术的时候,不要觉着外形上有点笨拙,有没有内在感觉你自己知道,合理就行。我们不能只看“白天鹅”那段,还得先经过“丑小鸭”那段呢。

    逐级换档

    同伴最初给你喂球,最好是多挡少推,纯粹借力,别发力。假设同伴是直板推挡,他的前臂甚至部不用有动作,这样过来的球不拱,你练起来容易。如果他前臂伸出或者突然加速,你就被顶住了,来不及了。如果你的同伴水平够高,最好能在挡的基础上,根据你掌握的能力,把喂球的速度力量一点点往上调,领着你打。每次都比你现在所能接受的速度台恰快那么一点,具体快多少,没法量化,你俩可以去试,快了往回调,慢了往上加。合适了,就把这速度保持一段,不要紧接着又加快,到了一定程度,你对这个级别的速度适应了,再往快加。 

    死球活练

    起步阶段,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越打越贴台,结果动作越打越小,而现代乒乓球对力量的要求却是越来越多。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方法,笔者的建议是,先站在你平时练习正手攻球的基本站位上,打两板,然后左脚往斜后方退一步,右脚肯定要跟着往斜后方迈,同时摆手、击球,也是打两板,再回到原先贴台的基本站位上,打两板,再退,再两板……这样就变成了斜前后方的两板两板交替练习,这种斜向的步幅如果能越走越大,你在中近台也就能正手攻球了,你的正手动作就打开、打活了,能大能小,收放自如。

    打出节奏

    让同伴持续地用球提速,提到比你的正常速度快百分之二、三十,这时候就要更进一步,每三板或四板匀速回球之后,你要有板突然加速,1,2,3,“叭!”击球时间不变,但“叭”那一下在触球瞬间加快速度,这样你的动作就不容易僵。否则,动作没打开就抡胳膊,是基本功练习最不可取的。

    发力“叭”的那板,要顶着球打,这有两层含义:来球跳到最高点,是你最好发力的时候,更是你借上对方力最多的时候;前臂收得快,以此来瞬间加速度,是欧洲人不擅长的,也是中国选手攻击力最精华的部分。为什么你不能板板都发力,而要三、四板中一板发力,其实就是练你的节奏,但我们不照本宣科谈概念,而是用实际练习体现出来。同样的击球点,你不能用一个速度打,既练了发力,节奏也出来了。从三板匀速对一板发力,过渡到两板对一板,最终能练到一板对板的时候,你的正手就厉害了,能轻能重。然后,你站位退半步,重心再低一点,往前发力的感觉再多一点,每板都发力,这时候你的速度力量一下就练上去了。

    实战中,我们用得最多的是侧身位,所以你不妨早些开始侧身练正手。在正手位练斜线攻球时,很多教练强调要接触来球的右侧,但在侧身位就行不通了,必须接触来球的正面,否则变成勾着打了,既慢又发不出力。侧身斜线是比赛中运用最多的一条线路,而且你会觉得比正手斜线长,其实是侧身造成的感觉,所以攻球时还要更往前打,争取把球打到对方底线附近。

    多练直线

    直线和斜线的练习比例,笔者建议不低于3比7,肯定是斜线多,但也不能一味斜线,基本技术掌握之后,就要加大直线的比例。很多选手为什么侧身只会打斜线?固然是斜线好打,但更为关键的是小时候斜线练太多了。要知道,乒乓球运动中,会打直线才是真正的高手。你可以观察瓦尔德内尔的比赛,正、反手直线的运用之多,超乎你的想象。

    打斜线,站位时左脚前插多一点,打直线则不然,左脚不能前插太多,站位相对接近平行。只有先把站位调整好了,整个动作才能合理,以后才能斜直自如,否则不是斜线好就是直线好——站太平了,打斜线好不了,要不然就只能“抹”着打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左脚太前插了,一定是打斜线好,打直线容易“搂”。练侧身正手,笔者还是建议把精力多投人直线练习,打直线好的人,斜线不会差,而只会打斜线的,直线好不了,因为直线比斜线难打,线路短,下手得快,动作得更为紧凑。斜线打多了,左手碰右手不是问题,右手碰左手全是问题,直线练好了就不怕左手。

    另外,侧身打斜线,要把前臂往里收的感觉变成往前打,多往前打,少往里收,前臂收多了球长不了,而且撞击少了,会变成裹着打,绵软乏力。

    反手攻击

    由轻到重

    开始以反手平挡为主,少点摩擦。业余爱好者看书以后,喜欢直接就练快拱、快带,不是不行,但最好还是先有快攻的基础。由平挡到快拨,然后可以练发力,反手攻球,同时把弹击结合进去。整个练习过程,是从借力到惜力,到你稍微发点力,再到节奏有变化,像正手那样,拨、拨、拨,“叭!”突然加板力,死球活练。

    初学横拍反手,经常退到的一个困惑就是,拍头横些好还是立些好?笔者认为,拍头稍微高一点可以接受,但是别完全立起来,否则以后台内球没法打,球拍不容易进台内。立拍头也有好处,比如以后接弧圈方便,但你只能“贴”,你发不出太多力,就像帖雅娜的反手那样,借力好了,发力就差。

    这里想给大家一个重要的建议:初学建立动作时,要想到以后的发展,要考虑往下练的时候能掌握更好、更深一层的技术。你的各种技术动作要成一个系统,而没有太多外形的变化,这样掌握起来既合理又容易,不能拉球的时候这样,台内那样,三、四种变化,掌握起来难度高,使用起来更痛苦,失误率高。只有刚开始设计合理,以后往上加技术才容易。

    合理供球

    你的伙伴给你供球时,最好让他喂到你身体中轴线偏反手点——太偏反手你就发不出力,偏正手则是死穴。同时,喂的球别太短,当你的手臂向前挥到(完全展开距离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是最好发力的位置,过了百分之八十就变成够着打,低于百分之五十则被球顶着打,发不出力。

    由平挡过渡到练习反手快拨时,肘不要翻动太多,而要有点撑住的感觉,用姿势外形来保证你动作的稳定性。假如不自觉地翻肘多,笔者的思路是矫枉过正,宁肯直前直后地出手、还原,也不接受翻肘,不能用肩去支撑动作。所谓翻肘,其实是用肩去支撑,到最后是肩酸,那就不对了,应该用腰把前臂推出去。为了让肘的位置相对稳定,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在做机械运动,没关系,随着动作越来越熟练、紧凑,再把出球的动作往侧(右)调一点,越打就会越开。

    手背微拱

    横拍初练反手攻球,不妨刻意让手背略微拱起来一点,这样手背与球拍成一个平面,更容易建立“贴球”的感觉——从前臂外侧,到手腕,到手背,建立这种一致的感觉。王涛的反手弹打为什么天下第一?笔者曾跟他交流过,问他“发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力怎么发?”他说,“手背拱起点,到出球最后的瞬间这儿跟出去,拱下,叭!然后马上放松。但你不能完全拱出去拱到僵,否则也发不出力。”

    略为往右

    关于迎球时的挥拍方向,借用李晓东的话说,刚开始挥拍别太强调往前,稍微往右点,其实就是往前,因为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不可能单纯往右,必会自然往前,这样更经济、更合理。 

    留出空间

    还原引拍时,前臂不要太贴近胸前,因为反手不像正手有那么大的回旋空间,如果太贴身,以后接弧圈时很容易被来球顶住。

    先斜后直

    斜线打到连续三、四十板没什么失误,就可以开始练直线。打斜线时挥拍往右多,打直线你就往前多一点,手腕再往里屈一点,一点就够;打斜线接触球偏左点,打直线触球点往中间靠,一点就好。动作简单,直线越直越好。

    直板推档

    重心稍高

    从站位上讲,其实横板也这样,但直板更要特别强调一下,打反手时的站位重心应该比正手稍高一点,这样才发得出力。直板推挡的一个常见误区是,总觉得自己个子矮,于是总架胳膊,原因在于击球时间和击球位置没取好,刚建立动作时,没强调引拍和迎球。所以,徒手挥拍其实很重要。直板打正手靠拇指和中指,而推挡时拇指稍微放松,靠食指和中指调整板形。

    动作有根

    直板推挡纯粹往前的感觉会多于横板,横板(斜线)实际要求是往斜前方挥,而直板推挡直来直去的成分更多,有点像汽缸的活塞。但要注意,还原时不能只往后拽胳膊,重心一定要回到右腿上,拉回来;推的时候,再用腰送出去。否则,胳膊一会儿就吃不消。每次推挡动作快完成时,右脚和腰有制动并支撑的感觉。如果重心用得好,手容易放松,而且动作有根,不容易累,提高还快。

    斜直变化

    开始练习推挡不必强调“盖”,平推就行。到一定程度,要练斜、直线的变化,借助背后三个指头来调整板形,尤其要靠中指,揣摩顶一下的感觉。除此之外,推直线触球点也要向右略移。但站位跟侧身时不一样,无论推斜、直线都不要有太大变化,主要是击球部位的变化。

  海蓝儿

  天蓝!草碧!云白!风清!

  海阔天空!沐浴着阳光,脚下是松软的沙滩,放眼望去,是蓝天和宽广而深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