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 20世纪以来磁能积发展史和具有相同磁能积的永磁体大小对比
在单相钕铁硼永磁材料中,Nd2Fe14B相是主相,熔点为1185℃。随着检测手段的更新换代,目前从科研工作者的分析认为,在Nd-Fe-B永磁材料中,Nd2Fe14B不是唯一的主相,某些晶界相也是铁磁相,导致了钕铁硼永磁材料中晶粒间存在相互作用。Nd2Fe14B相具有312℃的居里温度[10],当使用环境温度超过180℃时,材料的磁性能急剧降低,主要是由主相较低的居里温度引起。Nd2Fe14B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磁结构几乎同时由Herbst、Givord和Shoemaker等人采用中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11-12]。Nd2Fe14B晶胞具有四方相的结构,空间群为P42/mnm,如图1.2所示为Nd2Fe14B分子结构图。
在一个晶胞的内部有68个原子,其中8个Nd原子,56个铁原子以及4个B原子,单胞结构如图1-2所示。该单胞结构的点阵常数为a=0.882nm,c=1.219nm,c轴方向为晶粒的易磁化轴方向。在R2Fe14B化合物中,Nd2Fe14B具有最高的饱和磁化强度1.61T,同时具有6.7T的磁晶各向异性场,从而能够为Nd2Fe14B提供很高的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Nd2Fe14B的饱和磁化强度主要由晶胞中丰富的Fe原子的磁矩所决定,Nd原子在稀土中属于轻稀土,其原子磁矩与Fe原子的磁矩平行排列,属于铁磁性耦合。Dy或者Tb等原子的加入在可以极大的提高Nd2Fe14B永磁材料的磁晶各向异性场,从而提高材料的矫顽力。然而由于Dy或Tb等重稀土元素的磁矩与Fe原子的磁矩属于反平行排列,会降低磁体的饱和磁化强度,从而导致材料剩磁降低。
1.2永磁材料的磁参量
总的来说,永磁材料的技术磁参量可以分为(1)非结构敏感参量即内禀磁参量,比如饱和磁化强度Ms,居里温度Tc等等。他们是由磁矩和磁耦合作用所决定的;(2)结构敏感参量即外在磁参量比如剩磁Br或Mr,矫顽力Hcj和Hcb,磁能积(BH)max等等,非结构敏感磁参量仅与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有关,结构敏感磁参量不仅与内禀磁参量有关,还与晶粒的大小,取向,应力,晶体缺陷以及掺杂物等有关。
磁滞回线代表了一种磁性材料的磁化强度M在外场H作用下的响应情况。图1.3展示了磁化各阶段的磁矩角二维矢量模型,如图所示,磁体在易磁化方向充磁至饱和,绝大部分磁矩被束缚在易磁化方向,此时磁体在易磁化方向单位质量内磁矩的大小为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外场减少至0,这时磁体在易磁化方向单位质量内磁矩大小为剩余磁化强度Br;外场方向增加时,磁体内磁矩逐渐偏离易磁化轴,当磁感应强度为0时,这时对应的外加磁场大小为磁体的内禀矫顽力的大小Hcj。剩磁受磁体内禀参数饱和磁化强度Ms影响较大,因此为了得到较高的剩余磁化强度,就需要寻在具有较高Ms的材料;从工艺上来说,提高剩磁,需要提高粉末制品的取向度,尽量减少非磁性相得体积分数和提高正向畴的体积分数。所谓最大磁能积(BH)max是对储存在材料中的磁能量密度的参数,即是利用永磁材料在空气中产生稳恒的磁场,磁能积越大,所能提供的磁场就越大。在退磁曲线上,它是指B-H回线上第二象限的退磁曲线上对应的B和H乘积的最大值。它是磁性材料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理论最大磁能积为 热压/热变形钕铁硼永磁材料制备技术(3):http://www.chuibin.com/wuli/lunwen_20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