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光谱采集
在火焰光谱采集方面,目前火焰光谱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分子荧光光谱与激发入射光的波长无关,即分子荧光光谱直接反映分子的结构信息[1]。北京理工大学与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合作作了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农药残留物探测中的应用[2],并且提出了农药残余物探测方案。
拉曼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它是1928年印度物理学家C.V.Raman[3]发现的。Myrick[4]等人设计了新式探针,增大了信噪比,使光纤拉曼光谱能直接实时监测固化反应。此外冯敏[5]等人利用拉曼散射方法对改进Lely法生长的SiC单晶质量进行了研究。王志国[6]还采用了近红外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对27种染色纤维样品进行了检验,得到了它们的拉曼光谱图。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此技术自1979年Platt[7]等人首次应用于大气痕量气体。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合作将差分吸收光谱技术运用于监测大气气溶胶粒谱分布[8],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发射光谱技术,陈安明利用发射光谱法对低合金钢中痕量硼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9],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杨定清等采用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测定食品中铝[10],有效地测定了食品中铝的含量,提出了发射光谱快速测定食品铝含量法。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提出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技术的应用,卓有成效地总结前人经验,提出发射光谱法运用于金属中含碳量的测定,成功解决了发射光谱的应用问题[11]。
基于LabVIEW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方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设计了了基于LabVIEW的超导腔测试数据采集系统,使得LabVIEW采集的数据与EPICS之间互相连通[12]。国内学者得到了利用LabVIEW驱动普通数据采集卡的几种方法。即直接调用LabVIEW端口操作图标[13]、利用CIN图标调用C语言驱动程序[14]及动态数据交换(DDE)技术[15]。在这方面重庆大学的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做了系统的研究,杨忠仁,饶程,邹建,彭珍莲等人在基于LabVIEW数据采集系统[16]中成功总结了调用LabVIEW的端口操作图标、利用CIN图标调用C语言驱动程序及动态数据交换(DDE)技术实现LabVIEW驱动普通数据采集卡的方法。曾珞亚提出了采用LabVIEW作为上位机监控软件。介绍了在此平台上LabVIEW的DataSocket编程技术和OPC服务器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和可行性[17]。
基于OPC的数据采集方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与江东船厂提出了基于OPC技术上位机VB程序与西门子PLC通信的实现过程[18],PC机能实时监控变频调速风机系统,成功解决了OPC技术的上位机与西门子PLC的通信问题,实现上位机与PLC的通信。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赵仕健、阳宪惠、徐用懋等人提出了基于OPC的监控软件设计[19],成功地将OPC标准为基础,WindowsDNA架构为手段,通过定义明确界限的五层结构,提出了添加OPC代理以构建可扩展监控软件系统的设计方法。刘志针提出了一种基于OPC技术的生产数据采集与过程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20]。成功开发了开发基于OPC技术的生产数据采集与过程监控系统。西北工业大学的自动化学院在PC机上创建OPC服务器,使SimaticNET软件建立Profibus-DP网络实现OPC服务器与S7-300/400系列PLC输入、输出接口点对点的连接[21]。实现了基于OPCServer的PC与S7-300/400的通信,成功地应用于控制系统中。
1.2.2测温方式
一个物体的热量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有三种途径。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传导也就是两物体相互接触,然后能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对流是加热物质时由于物质各部分温度不均也就造成了密度的不均最终导致物质流动的过程;辐射是物体作为电磁辐射源向外发射热量的过程,其中热辐射被定义为在0.4μm和1000μm的波长之间发射的辐射能量。下面本文将分别介绍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类探测火焰温度的方法。 基于LabVIEW的火焰光谱采集系统研究(2):http://www.chuibin.com/wuli/lunwen_205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