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珊瑚岛上的死光》与中国早期科幻电影
在《星球大战》的影响下, 1980年张鸿眉导演了改编自童恩正的同名科幻小说的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影片讲述的是科学家赵谦和马太博士是多年前的好友,共同研发高能量激光器——“死光”,但由于马太博士的激光成果被外国财团利用霸占,导致马太博士独自在珊瑚岛上研发其他高新科技而并不知道研发成果都被外国财团利用,而赵谦也被外国财团陷害,只是因为拒绝将高效原子电池的专利权出售,赵谦的学生陈天虹带着电池出逃的途中,意外来到了珊瑚岛,岛上的马太博士救了他并最终发现了外国财团控制科学家运用科学成果在战争方面的不道德行为,最后马太用“死光”击毙了财团经理。影片从一开始实验成功的情节入手,直接展示科研成果,继而讲述这个成果带给人们的影响,以及少数人对这项成果的超出道德的欲望。《珊瑚岛上的死光》有当时中国电影的通病在,比如开头出实验结果的过程本该紧张刺激,在电影的一开端就吸人眼球,使观众有在实验室里紧张等待实验结果的兴奋状态,但缓慢的演员调度和同样慢节奏的镜头移动无法让观众在一开始就进入科幻电影神奇刺激的氛围。这种与剧情背离的慢节奏在现在看来,与同时期的世界电影相比是不小的诟病。
讲故事是电影的重要任务,《珊瑚岛上的死光》的故事算是新瓶装旧酒,披着科幻的外衣,讲述利益与职业操守之间的关系。为了影片角色配置效果,还加入了原著中没有的,比如没有很大用处的女性角色,以及增添了爱情的戏份。在影片的主题方面,不难看出相较科研成果的展示和运用来说,人与人、人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是其中一条很明显的主线。但也能看得出来,可视通话、激光、大型实验室、潜水实验室等先进设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所能构思并呈现出来的科幻元素。所以,作为国产电影,该片的主题在当时的目的并不在于展示科幻想象力、展示高新科技,而是更偏重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待科学的态度以及颂扬为科学奉献自我的科学家们。而且,即便是在当年技术简陋和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创作人员力图让中国电影赶上国际电影市场潮流的努力。因此这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纯粹的科幻片。
在早期中国电影史上,科幻电影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基本空白,除了一些带有科幻色彩和科幻倾向的故事片。比如1938年上映的影片《吹冰十年后的上海滩》,对当时吹冰十年后的上海进行了大胆想象,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有一定的科幻元素。1958年上映的政治电影《十三陵水库畅想曲》,主要说的是由于十三陵一带连年的水灾给那里的人们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因此便重建并畅想了20年后可能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几十年后在十三陵水库坐着飞行器去外星这种科幻镜头在当时也算是一个突破。还有1976年在台湾上映的《关公大战外星人》,剧情和画面上的科幻色彩也是早期科幻电影的成就之一。
因此1980年,《珊瑚岛上的死光》上映之后,科学相关的故事内容和多种多样的科幻元素使该片被当时的人们一致评论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故事片。
上一篇:论韩国电影导演奉俊昊的艺术风格
下一篇:论比利•怀尔德电影中的喜剧性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传播...

分析电影《恐怖游轮》中的声音应用

十三集网络剧《只为更好遇见你》

《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

《余罪》中余罪的人物形象分析

《荼蘼》微电影创作说明书

《玲珑》杂志中现代女性形象的建构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