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新媒体时代手机电影的机遇与困境探究(2)
一、新媒体时代的手机电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胶片电影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数字电影则是逐渐与新的东西不断结合,有了更广大的发展空间。手机电影,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的发展渠道:手持媒体、移动通信终端与影视艺术的结合。
(一)手机电影的定义
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资料的研究和总结,在探讨“手机电影”的定义时,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传统电影转换成合适的格式通过USB数据线从
计算机
上传输或通过
网络
下载到手机媒体上观看。在这种观点中,手机电影可以是指用于手机观看的传统电影。
第二种观点是黄建新在06年宣读的《西安宣言》中所倡导的:“但凡为手机载体而作,时长在十分钟之内的电影作品,都定义为手机电影。” “手机电影”指为手机载体“量体裁衣”制作的数字短片。
第三种观点以陈廖宇为代表,认为用手机拍摄、制作并且剪辑、上传最后下载到手机上观看的微型短片。在这种观点支撑下,手机电影适合于智能机更新换代、手机功能日益健全的当代社会,但是另一方面,手机的视音频剪辑
软件
的不足,以及制作者个人审美局限,限制手机电影的发展。
综合手机电影的以上三种说法,可以看出研究手机电影需要兼顾电影艺术与手机媒体的特性——富有艺术性的影视作品、蒙太奇组接或真实记录、手持移动网络通信、移动便携的媒体终端。笔者认为:第一种解释有些牵强,第三种解释则过于强调手机在拍摄过程中的作用,第二种定义在拍摄手段上有所放宽,在拍摄目的上又有所固定。站在自身所学角度笔者比较支持第二种定义。本文则是针对第二种定义进行的相关探讨。
(二)新媒体时代的手机电影
随着传播领域内技术的不断革新,人类进入了信息广泛、快速传播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来说,互联网无疑是新媒体。在1998年的5月份,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此后,传播学者们又提出了 “第五媒体”的概念:是指除传统三大媒体以及互联网以外的手机等信息传播媒介。
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电影成为一种全新的电影艺术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手机电影起源于美国和欧洲,时至今日,手机电影在美国已然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链。在戛纳的国际电影节上,欧洲国家的“手机电影”可谓是备受注目:2004年英国的“手机电影”销售盈利甚至达到1.9亿美元,这是很大一笔数字,比2004年中国电影的总票房还高出不少。亚洲的“手机电影”源起在日本和印度,2004年12月,印度的手机电影《为我停驻》基于GSM技术,采用高速无线传输供观众在线观看。
中国的手机电影,自2005年手机电影元年以来,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看好。当年6月,国内一些老、中、青电影人宣布拍摄10部,长度3到5分钟的手机电影。7月,推出了由8部独立的影片组成、每部3分钟的手机电影《聚焦这一刻》。10月,陈廖宇用手机进行拍摄和剪辑并且通过手机播放的电影《苹果》播出。而中国国际手机短片年度盛典自2006年至2009年举办三届,皆有不少优秀作品获奖。从关键字搜索知网论文的相关文献来看,关于国内手机电影的理论研究,从2005年到2009年研究比较多,2010年至今呈现衰减趋势。
二、手机电影的发展机遇
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电影迎来了自身独特的发展机遇,主要有:手机电影的发展基础——电子技术的发展;手机电影的发展空间——电影业和手机通讯业的联合发展;以及手机电影的发展背景——受众需求。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从《舌尖上的中国》看纪录片的真实美
下一篇:
试析编导的编辑观念对受众的影响
浅论媒介伦理失范现象
大数据新闻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自媒体时代网络播客内容创业的路径研究
浅析大众媒体的返乡报道现象
自媒体环境下的品牌传播...
自媒体品牌的社群营销模...
新媒介环境下金庸影视剧的传播策略研究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