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孤独者和当代英雄中的“多余人”形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多余人”形象来源于19世纪的俄国
文学
,这一文学典型属于贵族知识分子,但他们既不满足于自己的上流社会,又不能跳出这种生活的小圈子与普通民众结合,所以就成了社会上“多余”的人,普希金笔下的叶普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就是其典型代表。在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也有这样一批“多余人”,如涓生(鲁迅《伤逝》)、“零余者”形象(郁达夫《沉沦》、倪焕之(叶圣陶《倪焕之》)、觉新(巴金《家》)、方鸿渐(钱钟书《围城》)等。他们脱胎于俄国“多余人”,具有“多余人”普遍特征,却又因为中国社会的特有现实,独具一番中国特色。对这两类形象的
研究
在我们国家有很多。 我通过研究目前国内关于中俄“多余人”及鲁迅笔下的“多余人”的研究状况,借鉴大量
文献
以及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研究,这些文献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价值。33562
随着中俄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产生和发展,中国许多学者对两类“多余人”形象进行了比较研究。例如,杨巧珍的《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别里托夫和方鸿渐的形象比较》一文中,通过对中俄文学作品中别里托夫和方鸿渐的形象对比,论述两个“多余人”在产生条件和性格上的相似性以及在时代背景和阶级属性上的差异性。两个“多余人”是无能为力的不幸者,也是一事无成的失败者。徐慧民在《鲁迅笔下的“多余人”同俄国文学史中的“多余人”之比较研究》中,有针对性的对鲁迅笔下的“多余人”形象与俄国“多余人”形象进行比较,在对魏连殳的论述中,阐明了其形象的鲜明性和复杂性,
艺术
地概括了辛亥革命后许多不满现实,要求改革,但又脱离人民,因此最终一事无成的知识分子共同的悲剧命运。
论文网
对于俄国“多余人”形象毕巧林的论述,潘虹在《多余人毕巧林与高觉新的形象比较》中就有对毕巧林的论述,他认为毕巧林是一个产生于社会制度交替时期,拥有深刻自省和优秀品质却最终成为时代牺牲品的“多余人”,用放纵报复社会,自私对待爱情。对于鲁迅笔下中国“多余人”形象魏连殳的研究,李晓虹在《鲁迅小说中“逆转”的知识分子与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一文中,以魏连殳为例从时代背景、性格特征以及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从理想王国退缩出来几个方面,论述鲁迅笔下的“多余人”形象特征,进一步看到鲁迅对中国社会问题的独特思考以及他作品巨大的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上述各种著作、文献从各自的层面
系统
的阐述了俄国文学作品中的“多余人”形象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多余人”形象的异同,以及鲁迅笔下“多余人”的特征,但是并没有分析到《当代英雄》中毕巧林同《孤独者》中魏连殳形象的比较。本文旨在系统全面地分析和研究中俄“多余人”形象毕巧林和魏连殳在时代背景、人物性格、对待社会的态度和悲剧命运方面的异同。
参考文献
[1]桑淑钧.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J].济南大学学报,2002
[2]杨巧珍.中俄文学中的多余人—别里托夫和方鸿渐的形象比较[J].安徽文学,2011,(5)
[3]鲁迅.彷徨[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181-197
[4]徐慧民.鲁迅笔下的“多余人”同俄国文学史中“多余人”之比较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 1988,(2)
[5]邵庆忠.中俄“多余人”之比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余华小说中许三观形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下一篇:
语文教学目标设定研究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
全域旅游和县域旅游文献综述
小企业会计准则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VAR模型研究货币政策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滚动轴承和模糊聚类算法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会展活动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钢铁供应链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车辆转向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