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USB接口逻辑分析仪的软件设计(2)
Keywords: Logic Analyzer; USB; FPGA; Virtual Instrumen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规模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高速数据信号处理器和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为解决数字设备、计算机及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在研制、生产、检修和文护中的测试问题,出现了一类新的测试设备——数据域测试仪器。数据域测试仪器包括逻辑笔、逻辑分析仪、特征分析仪、在线仿真仪、数据图形发生器、嵌入式开发系统、大型测试
网络
等。其中逻辑分析仪(Logic Analyzer简称LA)简称是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域测试仪器。逻辑分析仪是一种分析数字化设备硬件和
软件
的测试仪器,主要用于分析数字系统的逻辑关系,有效地解决越来越复杂的数字系统的检测和故障诊断问题。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微机的广泛应用,基于PC的虚拟仪器也将是测试仪器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上的传统接口(并口、串口)已经无法满足与PC外部设备之间不断提高的速度以及稳定性、易用性等要求,并且给PC系统的设计者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麻烦,给用户的使用也带来了诸多不便,限制了计算机的发展。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主流的标准计算机接口,通过USB接口,实现了即插即用与热插拔的特性。它可使用户迅速方便地连接PC主机的各种接口设备。USB接口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研究基于USB接口的虚拟逻辑分析仪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
现状
分析
第二章 逻辑分析仪简介
2.1 逻辑分析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2.1.1 逻辑分析仪的通道数
在需要逻辑分析仪的地方,要对一个系统进行全面地分析,就应当把所有应当观测的信号全部引入逻辑分析仪当中,这样逻辑分析仪的通道数至少应当是:被测系统的字长(数据总线数)+被测系统的控制总线数+时钟线数。这样对于一个8位机系统,就至少需要34个通道。几个厂家的主流产品的通道数也高达340通道,例Tektronix等,市面上主流的产品是16-34通道的逻辑分析仪。
2.1.2 定时采样速率
在定时采样分析时,要有足够的定时分辨率,就应当有足够高的定时分析采样速率,但是并不是只有高速系统才需要高的采样速率,主流产品的采样速率高达2GS/s,在这个速率下,我们可以看到0.5ns时间上的细节。
2.1.3 状态分析速率
在状态分析时,逻辑分析仪采样基准时钟就用被测试对象的工作时钟(逻辑分析仪的外部时钟)这个时钟的最高速率就是逻辑分析仪的高状态分析速率。也就是说,该逻辑分析仪可以分析的系统最快的工作频率。主流产品的定时分析速率在300MHz,最高可高达500MHz甚至更高。
2.1.4 每通道的记录长度
逻辑分析仪的内存是用于存储它所采样的数据,以用于对比、分析、转换(譬如将其所捕捉到的信号转换成非二进制信号)。
2.1.5 逻辑分析仪的测试夹具
逻辑分析仪通过探头与被测器件连接,测试夹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测试夹具有很多种,如飞行头和苍蝇头等。
2.1.6 逻辑分析仪的探头
逻辑分析仪通过探头与被测器件连接,探头起着信号接口的作用,在保持信号完整性中占有重要位置。逻辑分析仪与数字示波器不同,虽然相对上下限值的幅度变化并不重要,但幅度失真一定会转换成定时误差。逻辑分析仪具有几十至几百通道的探头其频率响应从几十至几百MHz,保证各路探头的相对延时最小和保持幅度的失真较低。这是表征逻辑分析仪探头性能的关键参数。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OFDM技术在轨道电路中应用研究
下一篇:
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火灾报警系统设计
USB的板间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FPGA数字接口CMOS成像技术研究
USB3.0的CameraLink视频数据传输电路设计
FPGA+USB3.0的eMMC数据传输控制上位机软件设计
基于CPLD的USB下载线设计+PCB电路图
STC89C52单片机家用定时电源接口+程序+电路图
RS-232串行通信接口的上位...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