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视线长度      前  后
  视距差     前后视距
  累积差     黑红面
 读数差    黑红面高差
   之差       高差
  闭合差≤80m    ≤5.0m
      ≤10.0m    ≤3.0mm    ≤5.0mm   
 ≤±20 其中,L为水准路线总长,单位为km。
2  水准测量误差来源分析及实验验证   
2.1  仪器误差
2.1.1  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的误差
一、误差来源
在现实情况下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很难做到严格的平行,即使水准仪经过检验和校正。视准轴和水准管轴之间存在一个i角,它指的是视准轴和水准管轴在竖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如下图所示,设点A为一测站的后视点,点B为同一测站的前视点,后视和前视分别用SA、SB表示,并且因为视准轴和水准管轴不平行引起的读数误差用xA、xB。那么,点A到点B的高差如下(不考虑地球曲率以及大气折光的影响):
            hAB = ( ɑ - xA ) - ( b - xB ) = ( ɑ - b ) - ( xA - xB ) 
       因为                      x = Stani
  所以               hAB  =( ɑ - b )-( SA - SB )tani
                         =( ɑ - b )-( SA - SB )  
  这样,对于一测段则有:
                    SA-SB)
二、削弱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的误差(i角误差)的方法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要避免i角误差,则应使得xA =xB ,那么就要控制使得SA = SB。但在实际的测量中,做到后视距离与前视距离完全相等时完全没有必要的,还会严重影响测量的效率。因此,我们按照不同等级的精度要求,把每个测站的前后视距差以及前后视距的累计差设定一个限值。这样,i角误差的影响就能被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此外,i角误差不是固定的,它会随着太阳光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我们在观测时需要为仪器打伞,并且在同一测站时避免调焦。
上一篇:布尔萨七参数模型的正反算程序设计及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一题多解在数学解题中的辩证应用

临海省道线路测量工程设计RTK测量和GPS测量

线路测量数据处理

基于徕卡C10的异型建筑物竣工测量方法研究

顾及测量粗差的水准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淮安市某幼儿园的地籍测量与地籍入库

全站仪等级水准测量作业方法及精度研究

铜山新区地形图测量方案的设计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