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数学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忽视了学情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重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2]。教学方案的实施,就是“预设”向实际教学活动的转化。职前数学教师要想诊断学生的认知水平,预测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会遇到的困难,必须基于学生的学情,否则就会臆断学生的学习心理,单方面认为学习内容理解不到位是因为操作训练的缺乏。如何把握学生的学情呢?根据认知的历史相似性原理,学生在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时会碰到与数学家相同的问题,而数学历经长期的发展演变,很多内容在形式上无法看出数学的本质,这同样要求职前数学教师了解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准确捕捉学生产生疑难困惑的原因,进而有针对地进行教学。
上一篇:计算机算法的实践应用
下一篇:基于翻转课堂的几何概型教学探析

微课在中学数学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模型思想与应用

数学核心素养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浅谈分形几何+matlab代码

数学期望方差和协方差在金融保险领域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