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苇鳽在中国除了台湾、广东、海南岛为留鸟外,其它全部为夏候鸟。黄苇鳽在 4-5月份迁来云龙湖繁殖生活,在9月末10月初迁离繁殖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活动多在清晨和傍晚,也在白天和晚间活动。性甚机警,遇有干扰,立刻伫立不动,向上伸长头颈观望。通常无声,飞行时发出略微刺耳的断续轻声zazazaza[2]。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浅水处芦苇丛和蒲草丛中。每窝产卵数通常为5-6枚,卵呈白色稍微淡绿,形状为卵圆形。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化期约为20天,育雏期14-15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雏鸟体重约7 g,体长约7 cm,嘴峰约0.3 cm,翅长约2.8 cm,除腹部和下颈外,全身被有金黄色绒羽。黄苇鳽成鸟体长约为34 cm、体重约100 g左右[1]。此鸟的喙和跗跖较长,嘴峰约为5 cm,,约占体长的七分之一,跗跖约长0.7 cm。
    黄苇鳽主要以小鱼、小虾、蛙、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这些食物大多是经济价值较低的鱼苗,还有一些是对鱼虾有害的水虫[3],因此黄苇鳽在保护云龙湖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黄苇鳽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4]。
目前国内外对黄苇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种群分布、繁殖生态、巢址的选择与建造、产卵孵化等方面[5],对于雏鸟生长发育的研究也仅限于雏鸟的生长情况和生长指标的记录,并未对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接下来将会对黄苇鳽雏鸟生长发育过程的各项生长指标的生长曲线、增长模型等进行详细阐述。
1 研究地区、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地区概况
云龙湖(34°24'46''N,117°14'98''E)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区的西南部,总面积约有1.661 Km2,其中水域面积约有0.962 Km2,全湖周长约12 Km,湖底平均海拔有30.8 m,常年水位海拔在33 m左右。云龙湖及其周边地区植被繁茂,生物多样性情况良好。其中适合黄苇鳽栖息的植物主要为蒲草(Typha angustifolia Linn.),原因是蒲草丛吃水深, 而这与黄苇鳽的觅食极为相关[6]。云龙湖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寒暑变化显著,5月至7月的日均气温为15℃~30℃,降雨量适中。总体来说云龙湖为黄苇鳽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的环境。
上一篇:绵羊胃肠道组织中miR-1197的表达差异性研究
下一篇:云龙湖黄苇鳽产卵与孵化

杂色云芝预处理高粱秸秆...

华顶杜鹃和云锦杜鹃叶结构的比较研究

紫云英根瘤菌的分离与鉴定

裸子植物云杉ABC转运蛋白鉴定与进化关系研究

杂色云芝在玉米秸秆中的菌丝生长动力学研究

灌云县伊山公园植物配置调查及其景观评价

连云港市青口生态公园植物配置调查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