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寡核苷酸探针为染色体识别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15-16]。Du et al. (2016)开发小麦和偃麦草染色体寡核苷酸探针,发展了简单、快速、高效的方法对两个物种的染色体进行精确鉴定,促进外源基因的导入[16]。Lipshutz et al.(1995)等发现,使用寡核苷酸探针对遗传多样性进行探究,可快速筛选特征基因[20]。Salama et al.(1991)对来自13个乳球菌菌株的16S rRNA使用逆转录酶进行部分测序,通过识别独特的rRNA序列来鉴定乳酸乳杆菌亚种cremoris特有的结构域[21]。Langendijk et al.(1995)通过双歧杆菌的定量荧光原位杂交与特异性16S rRNA靶向探针的应用,开发出三种16S rRNA杂交探针并对人粪便菌群中双歧杆菌属的种属特异性进行检测,定量的对每个细胞的荧光杂交实验作出客观评价[22]。Fuchs et al.(1995)分析拟南芥型端粒重复序列在不同物种染色体上的定位,表明拟南芥型端粒重复序列(TTTAGGG)是高度保守的,代表高等植物门的基本端粒序列。其中:除了末端端粒序列,还有中间端粒序列,也有一部分位于染色体着丝粒位置,蚕豆正属于此类[23]。基于寡核苷酸探针的非变性荧光原位杂交技术(ND-FISH)是指使用用荧光集团标记的寡核苷酸序列作为探针,而不需对探针和染色体双重变性便可直接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是一种快速简便、成本少的技术。Cuadrado et.al(2009)报告了一种新技术:非变性FISH(ND-FISH),用于快速检测植物端粒,而不需要将以前的染色体变性[24]。Cuadrado和Jouve(2010)将SSR寡核苷酸与双链DNA靶分子结合来开发非变性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不同模式生物体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多染色体扩散中富含SSR的染色体区域[25]。Fu et.al(2014)开发了三种新的寡核苷酸探针,分别为Oligo-1162,Oligo-pSc200和Oligo-pSc250。这三种探针可用于非变性荧光原位杂交(ND-FISH)测定,并替代黑麦基因组DNA,来鉴别小麦背景中的黑麦染色体[26]。Tang et.al(2016)发现用ND-FISH分析的新型寡核苷酸探针可以识别大麦染色体并研究小麦染色体的多态性,是鉴定小麦染色体(Triticum aestivum L.)及其近缘物种的便捷工具[27]。
本研究旨在利用南京农业大学开发的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对蚕豆染色体进行ND-FISH分析,非变性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为蚕豆染色体高清核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红色荧光蛋白mRuby2的优化表达
下一篇: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增温交互作用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Cmtm5在少突胶质细胞发育中...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观赏...

萱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枯草芽孢杆菌表达鸡α干扰素的初步研究

开花和灌浆期低温胁迫对...

苏淮猪SULT1C3基因多态性的...

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与肌内脂肪相关性的探究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