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九十年代,国有商业银行为实现上市,将部分不良资产分拨转让给几家国资资产管理公司,实现了账面的净化。但从根源来看,这部分商业银行贷款体系内的不良资产贷款风险并没有化解,而是一直留存在银行体系和金融体系之中,是潜在的威胁。21世纪前十年,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升,房地产市场火热膨胀的背景下,银行不良资产率有所下降,但随着近几年国家经济增速减缓,经济结构转型换挡,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开始上升,虽然目前还在国际安全线之下,但未来经济走势持续不明朗,实体经济疲软,企业现金流状况紧张,违约风险增加,新不良资产正在慢慢累积起来。新老不良资产为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不断酝酿,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加以处理,终将爆发大规模系统性流动性风险,危害实体经济,影响国家乃至全球市场的经济复苏进程。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

1.宏观因素

   (1)计划经济体制下政策性贷款特征没有消散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目的不是盈利,而是协助国家推行产业政策和社会政策,完成计划经济目标。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不仅要向某些重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量注入资金,投放低息贷款,还要定点向国家重点企业进行放贷和资金支持,以维持这些行业和企业的经营效益与就业率。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
下一篇:网络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的研究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我...

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研...

农产品的互联网自媒体微连接商业模式研究

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动因及绩效分析

巴塞尔协议Ⅲ下商业银行...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