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5.4  沪深300指数期货与现货间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17

5.5  日经225指数期货与现货间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19

5.6  实证结论分析及比较 20

结  论 24

致  谢 26

参考文献 27

附  录 29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不断创新发展。在1982年,世界上第一支股指期货合约在美国率先上市,标志着股指期货时代的到来,此后日本、新加坡、伦敦等地证券市场也纷纷效仿推出各类股指期货合约。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股指期货已成为现代金融领域重要的套利投机、规避风险的工具,是全世界金融衍生品中不可或缺的主流产品。由于历史等多种因素,中国的金融行业较国外发展较晚,直至1984年,中国才发行第一只A股股票。此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陆续成立,各项证券相关法规相继推出和改良,我国股票现货市场急速发展起来。1991年推出的上证综合指数、深证综合指数、上证180指数等多种股票价格指数更是丰富了我国股票市场,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工具以及信息来源,我国股票现货市场也逐渐步入蓬勃发展的时代。后于2010年4月16日,经过几年的模拟交易后,我国首支股指期货——沪深300指数期货也终于正式上市交易,虽迟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几十年,但却标志着我国在金融创新方面迈进了坚实的一步。论文网

股指期货,其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是一种以现货证券市场中某特定的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即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一般为交易所规定)按照事先商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股指的买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市场上投资者对现货市场标的指数未来走势的预判。由此可见股指期货是现货指数的衍生产品,众多学者指出“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投机获利等多种功能,其交易可以稳定股价波动、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现货市场的长远发展。”那么我国推出的沪深300指数期货是否具有如上功能?其与其现货指数存在何种关联性?又与国外发展较久的股指期货存在何种差异?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较详细的了解我国现货、期货市场的现状,以及其与成熟市场间的差距;同时,根据研究获得的结论也可为我国现货、期货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1.2  研究方法

本文将选用沪深300指数和日经225指数数据,运用实证分析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将研究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推出对沪深300指数波动性的影响,为此本文选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的现货指数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统计性检验和引入虚拟变量的GARCH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此后,通过分别对沪深300和日经225的数据进行统计性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沪深300指数期货与现货价格关系以及日经225指数期货与现货价格关系,并对两者的结果对比分析。文献综述

2  文献回顾

2.1  国外研究概述

2.2  国内研究概述

2.3  研究综述总结及本文创新

3  股价指数和股指期货的简介

3.1  相关概念

上一篇:我国文化贸易发展困境与发展路径探析
下一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

基于Android的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当前中国留学生海外代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国产动画产业的现状与问题

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研...

中小型企业融资困境与对...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双边贸易的关系研究

五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