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由于河南省失地农民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很多不会使用网络,无法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就业途径大多是经过亲戚朋友介绍。再加上他们劳动技能差,主要从事建筑、服装等行业的工作。这些行业的工作不仅很枯燥,而且工作时间还比较长、工作量也特别大,一般较年轻的失地农民还可以承受的住,年纪大点的就吃不消了。有资料显示,三十五岁以下失地农民就业比率超过80%,三十五岁到四十岁之间的占到78%,四十五至五十四岁之间的占到71%,五十四至吹冰十之间的占到61.7% 。由此可见对于年龄较大的失地农民来说是不利的。再加上岗位数量有限,过多的失地农民根本转移不了,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河南省失地农民就业难、就业空间小。
(二)就业缺乏稳定性、失业比例高
从我们身边的例子就可以发现失地农民,从事的工作多是不稳定的。只有少数失地农民是在政府的安置下实现了就业,绝大部分失地农民只能自主就业、自谋生路。他们有的自己开店做小生意,有的外出到企业打工。由于失地农民往年以种地为主,文化素质较低(下文有对河南省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的调查数据),所以只能从事对文化素质和技能要求低的工作。这类工作工资水平很低,就业缺乏稳定性。他们随时都会面临被辞退的危险,造成再次失业。而获得就业安置的人员也不是获得安置就高枕无忧了,因为他们文化素质较低,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压力又大,在企业裁员时期失地农民首先会成为他们的最佳人选,成为第一批下岗者。有资料显示,曾实现招工安置的失地农民90%以上都已下岗、失业。征地农民就业安置后的失业率高达75%,其中除了10%—15%的群体自谋职业外,剩余人群被迫部分失地农民在政沦为“种地无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员 。因而,失地农民的就业缺乏稳定性、就业后失业率较高。
上一篇: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嬗变

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空间统计分析

山东省农民收入格局演变及来源贡献

城乡安置小区失地农民经...

衢州市开化县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

河南省滩区移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初探

河南省风险投资基金发展方向研究【2962字】

农民进城动力的经济學分析【5819字】

大淘宝网的虚假交易研究

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浅谈农村大气环境保护的制度构建【1868字】

新疆农林高校學生昆虫生...

淮安市高校足球运动损伤问卷调查表

发酵米粉优势菌株的发酵特性研究

日语论文中日酒文化对比研究

激光模拟训练器材国内外研究现状

个案管理茬老年糖尿病患...

2021年什么行业赚钱,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