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例说通过问题的变化培养中学学生数学的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是学生解决
数学
问题的第一道坎,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好坏,
老师在
教学
过程中都会千方百计的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我们可以有意识的改变一些问题的条件或者一
些重要字眼,从而通过问题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4001
[关键词] 中学数学问题的变化审题能力
一.通过改变问题的一些重要字眼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 1.已知 P(1,2)为圆 x2+y2=9 内一定点,过 P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任意弦分别交圆
于点 B、C,则 BC 中点 M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
解析:Rt△OMC 中,|MP|=
设点 M 的坐标为 M (x,y)
1
|BC|=|MC|(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
2
=
∴ ( x − 1) 2 + ( y − 2) 2
9 − ( x2 + y 2 )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 x2+y2-x-2y-2=0.
点评:两条互相垂直的弦交圆于四个点,显然 B、C 两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因此题目中分别两个字
是重要的字眼。我们老师可以把这两个字去掉让学生再去解答,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学生通过认真分析
会发现此时已经需要对 B、C 两点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因此所述所求轨迹方程也变为 x2+y2-x-2y-2=0.
或 x2+y2-x-2y=0.
二.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或隐含条件)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 2.(2004 年全国Ⅱ,8)在坐标平面内,与点 A(1,2)距离为 1,且与点 B(3,1)距离为 2 的直
线共有
A.1 条
B.2 条
C.3 条
D.4 条
点评:本题可以做如下的两种变化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其中问题变化 1 是把原题的定量变为变量,
问题变化 2 是把原题的定量变化为一个比值。这三道题目学生在解答完之后会恍然大悟真正的明白了审题
的重要意义。
问题变化 1:在坐标平面内,与点 A(1,2)距离为 t(t≥0 且 t 为常数),且与点 B(3,1)距离为 2t
的直线共有多少条?
问题变化 2:在坐标平面内,与点 A(1,2)、点 B(3,1)距离比为 1:2 的直线共有多少条?
数学问题中隐含条件能否挖掘得出,往往直接影响了问题的解答结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老师如
果能够经常改变问题的条件(或隐含条件)则可让学生在审题中多一份细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通过改变问题的呈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 3 . (2004 湖 南 ) 设 f(x),g(x) 分 别 是 定 义 在 R 上 的 奇 函 数 和 偶 函 数 , 当 x<0 时 ,
f ′( x) ⋅g(x)+ g ′( x) ⋅f(x)>0 且 g( − 3)=0,则不等式 f ( x) ⋅ g(x) <0 的解区间是( )
A. ( − 3,0) ∪ (3, +∞)B. ( − 3,0) ∪ (0,3)
C. ( −∞, −3) ∪ (3, +∞)D. ( −∞, −3) ∪ (0,3)
问题变为: 设 f(x),g(x)分别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 x<0 时, f ′( x ) ⋅g(x)+ g ′( x ) ⋅f(x)>0 且
g( − 3)=0,则方程 f ( x ) ⋅ g(x) =0 的解集是_________.
问题的不同呈现形式既沟通不同知识的联系,又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明白了随着问题的呈现形
式的改变,所解(证)的问题已经截然不同,从而明白了审题的重要性。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好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但我认为我们通过问题的
变化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上一篇:
中学生在立体几何中常见错误的分析
下一篇:
浅谈创新教育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方式
笑点的性别差异以对笑话的评定为例
国内外STEAM案例分析
地理教材分析的路径研究...
大一新生创业素质状况调研以淮安市高校为例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教育资...
乡镇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及...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