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德育内容中加入音乐…………………………………8

5.3丰富德育方法………………………………………8

5.4重视道德环境的影响…………………………………9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1 前言

人性论是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是每种教育思想的基础, 全面深入的认识,分析,理解人性问题,才能提出科学的教育理论,更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笔者认为荀子的人性论思想有一定的合理性,其道德教育思想对小学生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献综述

道德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新一轮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也倡导重视道德教育,但就目前状况来看,小学道德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对道德实践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德育内容枯燥乏味,再德育方法不够丰富,德育越来越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明确荀子人性论的含义及重要性,从荀子人性论的角度出发看待我国小学道德教育问题,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除了考虑通过“内省”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外求的方式,重视实践教育与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

2人性论

2.1人性论的内涵

人性论是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古代教育家,思想家们都提出了有关人性的看法,比较有影响的是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这些理论都寻求人的共同本质,探索人的本性,促进社会和谐。人的本性不仅仅是一种,而且某种行为必定有其自身的本性。人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人性也在变化发展。

2.2人性论的重要性

深刻理解人性论可以更好地解释、激励、引导、组织个体行为,促使个体实现自我价值。从人性的角度,探索学生本质,分析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道德素质。

3荀子人性论思想

3.1荀子人性论与孟子人性论

人性论是每种教育思想的基础,必须全面深入的认识,分析,理解人性问题,才能提出科学的教育理论,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在人性问题上,中国古代先哲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针对每种不同的人性回答又提出了各自的道德教育思想与方法。来!自-优.尔,论:文+网www.chuibin.com

孟子认为“性本善”,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以这四心为基础,可以发展出四种美德“仁义礼智” [1]。人性是善良的,变坏不是人的本性的原因,而是因为受到了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个体道德品质的提高,需要通过自我反省体验的方式得以实现。孟子主张“内发论”,认为个人的内在需求是身心发展的动力源泉,身心的成熟与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道德教育思想的方法与原则上,孟子提出“存心养性”,“反求诸己”,“改过迁善”等观点。

在人性问题上,荀子提出了与孟子相反的看法“性本恶”。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用后天获得的“善”来改造先天“恶”的本性,从而化性起伪。善是人们在后天学到的伪,是在礼法的约束下形成的。为此,荀子在道德教育上提出了“外铄说”,即教育要加强外在的规范和制约,去恶为善。荀子反对通过自身内省体验的方法,提出“闻见知行”“积渐结合”等外求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儿童文学阅读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下一篇:教育公平小学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关爱分配研究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笑点的性别差异以对笑话的评定为例

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与对策

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对汉语...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

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