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孩子的分享行为进行研究,一方面能让教师今后更加科学的布置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引起对区域活动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家长对孩子的分享品质的重视,从而让孩子培养良好的社会品质,为孩子今后融入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1.2.2 理论意义

有关幼儿的分享行为的研究已经有不少,但是大多是从心里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对于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分享行为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而区域活动正逐渐成为幼儿园主要的学习活动,且幼儿自主性较高,研究起来更加科学,这也对幼儿游戏理论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补充。

1.3 概念界定

1.3.1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活动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版块,如益智区、美术区、角色扮演区、手工区、建构区等等,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与需求进行的一项自主性较高的活动。

1.3.2 分享行为

字典中,“分享”的概念是这样的:“动词,和别人分着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1]。”在本文中,我对分享的界定是在幼儿自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物品或语言的方式,主动的和他人共同享用个人所有物,信息,还有丰富的情感等美好的东西[2]。

上一篇:幼儿园家园合作状况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语文绿色课堂内涵现状及创建策略

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舞蹈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中班幼儿合作认知水平现状及问题培养策略

浅谈幼儿的分享行为

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

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活动初探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和对策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