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的启示

孔子从培养君子的目的出发,教授的主要科目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其中尤为重视礼、乐,可见孔子非常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摆在了首位,这为思想政治地位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知识教育和品德素养教育。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政治变成了为考而学的科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进一步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法,把它的德育的作用放在首要的地位,既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对思想政治课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启示

1.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启示

(1)学无常师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孔子积极的从事私学,徒弟众多,“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不论贫富贵贱,并对前来求学的一视同仁,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的局面。孔子的弟子大多数来自穷苦的人家,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仲弓“无置锥之地”;子路“性鄙,好勇力”;原宪“终身空屋蓬户褐衣疏食”;子羔“长不盈五尺”。南郭惠子曾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以“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荀子·法行》)”回答,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实践。但孔子的“有教无类”是有限度的,他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士”,并不包括低下的奴隶,所以孔子的教育并不是“全民教育”。

孔子这种有教无类的思想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是现行教育值得借鉴的,但是往往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学生在学校和班级被分成好生、中生和差生等不同的等级,老师重视优等生,给予特殊的对待,但对差生往往会忽视。出现好生更好,中等生停滞不前,差生更差的情况,很多差生会一蹶不振走上歧途。实际没有真正的坏学生,很多学生学习不好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不能草率的判定一个学生的好坏。所以作为思想政治教师也要具有平等的观念,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每个同学负责。

上一篇:从“天之骄子”到“大学生民工”看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变迁
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基础教育方法和途径的改革创新

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笑点的性别差异以对笑话的评定为例

小学教龄三年内教师的家...

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

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对汉语...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