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成语诗句、文章添彩

几乎每册课文均会涉及到成语或诗句,除专门的古诗与成语故事以外 ,《但愿人长久》、《每逢佳节倍思亲》、《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类课题,就充满了浓郁的“语文”,不仅读来朗朗上口,也能使学生在探究课题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自身的语文素养。

1.2  小学语文课文标题的作用源/自:吹冰:;论-文'网www.chuibin.com

1.2.1  了解内容

标题所具有的高度概括的功能,使读者一接触到课题,首先直观了解到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无论是对事件的概述,对人物品质的描写,还是对景物特点的概括,我们都能通过课文标题获得最初的认识。

1.2.2  辨别体裁

体裁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从文学角度看,主要分为四大类: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课本剧),从文章的内容角度讲,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此外,还可以分为故事、寓言、童话、常识性课文。在此,课文题目就起到了帮助读者辨别体裁的作用。《嫦娥奔月》、《林冲棒打洪教头》一看即知为记叙类课文,《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一定是写景文,《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属于科普文,《谈礼貌》、《说勤奋》则明显属于说理文。不同体裁的课文,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通过标题,辨别出课文的体裁,便能在第一时间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找准阅读方向,提高阅读效率。

1.2.3  预知思路

阅读是理性分析与感性体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大量的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阅读的感性认知,即所谓的阅读经验。在此经验基础上,我们便可以通过课文标题对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行猜测。例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从标题入手,抓住关键词“励志”,提出三个问题“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法,可知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行文思路一目了然。

1.2.4  体会情感

王国维有言,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文字是承载人喜怒哀乐忧思的载体,用文字抒写自己内心对大千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作者写作的初衷,这种表现往往也能反映到标题上。例如四年级上册的《老师,您好!》,从标题就可感受作者对老师饱含浓浓感激之情。又如五年级上册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讲述明末史学家谈迁历经磨难,经过20多年的奋斗才写明史巨著《国榷》,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为题,我们能直观感受作者对谈迁的赞美之情。

上一篇:幼儿教师主动性人格特征与工作满意 度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研究

小学生作文题材拓展研究

小学教龄三年内教师的家...

改进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措施

小学语文教师要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反思性教学影响因素和建设策略

试析班干部轮换制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构建的策略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