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老师能把课上得像磁铁一样,使学生的注意力被不自觉地吸引,自然而然地提起学习兴趣。在执教《七根火柴》时,上课伊始,于老师就让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学生有的说是卢进勇,有的说是无名战士,学生经过自己预习,得到了不同的印象。于老师说她认为主人公是那个无名的战士,于老师进一步说:“为什么主人公是那名无名战士呢?既然主人公是无名战士,那为什么作者又花费那么多笔墨来写卢进勇呢?学习以后,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3]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学习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于漪自身的特质

于漪老师的教学中充满情感因素首先源于她的自身特质,源于她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个体,源于她对学生无私的爱。

(一)教师的使命意识

“让生命与使命同行”是于老师的人生名言。她说“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教师应该有这样的人生标杆和生命境界。”[1](P2)在这种使命意识的激励下,她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不变的教学追求。她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培养终身发展的人。”[1](P32)所以她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又注重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与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使命意识让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激情如火,倾注一腔热忱,燃烧了自己而为学生点燃了理想之火。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祖国的年轻一代,她数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有了这种使命意识,有了这种热血,于漪老师的课才激情洋溢。

(二)充满魅力的语言艺术

几十年来,于漪老师始终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信念,无论多忙,都坚持认真备课,坚持写详案,认真推敲每一句话。对于一个问题的表达方式,常常要多次修改。“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是她为自己定下的奋斗目标。凭着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她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教学语言。

上一篇:王崧舟老师“诗意语文”中的“诗性言说”
下一篇:从词的色彩义看对外汉语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应用

绘本阅读对幼儿进行情感...

于漪与李吉林语文教育思想比较

教师职业倦怠的个案研究老师的倦怠哪里来

于漪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探...

幼儿园教育实习指导老师...

构建师生良好教学情感促...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