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总是充满他的拳拳爱心和敏锐的教育机智,在《荷花》一课中,有学生回答:“我是一朵孤独的荷花”,他就说:“不孤独,孩子,不孤独。你有朋友,瞧!他们都是你的朋友。”在《枫桥夜泊》中,有个学生回答“孤寂”,他赞叹道:“厉害!‘戴眼镜’的到底不一样啊,读过不少书。肚子里要是没点货,绝对想不到孤寂这个词。”在《普罗米修斯》中,他问“让普罗米修斯少受一点苦,让普罗米修斯减轻一点儿折磨,好吗?……你们答应了,但是,谁不答应?”有一生回答:“普罗米修斯不答应”,显然这位学生的回答是误解了王老师的意思,但他并不说你答错了,而是让另一生回答,当另一位学生回答:“应该是宙斯不答应。”王老师便向前一位学生再问:“谁不同意?”那学生回答:“宙斯不同意。”王老师的评价,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结束语韵无穷,耐人寻

一节好课,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使人陶醉,还要在课后给人“余音不绝”“依依不舍”的感觉,在《两小儿辩日》中,王老师以“孔子到底会说还是不会说呢?王老师不能决也!”为结束语,留给学生巨大的想象与审美空间。在《普罗米修斯》结尾,王老师以彭沙尔的:“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一句话,将课的情感与精神境界推向“爱”的最高境界,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动。

(三)课堂体态语言惟妙惟肖,意在形中

教师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是课堂的辅助语言,运用得当,就会增添课堂的活力,达到言尽意无穷的效果。王老师在课堂上总会伴着点头微笑的表情,或是鼓励的眼神,或是夸张的动作,引来学生的开怀大笑。他就像是一个优秀的演员,用自己高超的演技来展示语文课堂的魅力,每一颦每一笑,每一言每一语,都充满吸引力。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王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争辩的意思,就请同学到讲台上与他辩论,从上前一步到指着对方的鼻子这些动作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争辩的激烈气氛,不仅将课堂推进高潮,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何为“争辩”。

上一篇:我国小学开展家政教育的可行性探究
下一篇:于漪老师情感教学研究寓教于情以情优教

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

教师职业倦怠的个案研究老师的倦怠哪里来

杭州小学“家校通”应用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略论“V得C”“能VC”的使...

幼儿园教育实习指导老师...

杭州市主城区小学“翻转...

副词“再”的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