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一)书面表达能力的界定 8

(二)书面表达能力表现标准的界定 8

(三)小学生语文书面表达能力的要素 8

1.审题立意的能力 10

2.选材和组材的能力 10

3.语言表达的能力 10

4.修改文章的能力 11

5.审美能力 11

(四)学段框架下的书面表达能力 11

(五)书面表达能力的合理分类结构 11

三  小学生语文书面表达能力表现标准的理论基础 14

(一)知识论基础——教育立场下的知识观 14

(二)心理学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4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概述 14

2.小学生语文书面表达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14

3.对表现标准的启示 15

(三)评价理论基础——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比格斯的SOLO分类理论 15

1.布鲁姆的教育分类目标学 15

2.比格斯的SOLO分类理论 16

四  小学生语文书面表达能力表现标准的建构 17

(一)制定小学生语文书面表达能力表现标准的依据 17

1.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的——能力指向,全面发展 17

2.以现行的课程标准为基础——基于标准,合理建构 17

3.以国外相关研究为参考——对比借鉴,取长补短 17

(二)小学生语文书面表达能力表现标准的制定 18

1.能力表现标准表述的基本要素 18

2.能力表现标准制定的基本结构及步骤 18

(三)小学生语文书面表达能力表现标准的描述 22

1.记叙类 23

2.议论类 25

3.说明类 26

4.应用类 27

5.看图类 28

(四)基于标准的教、学、评 30

参考文献 31

一  我国小学语文书面表达能力表现标准的缺失

作为“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果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一直起着风向标的作用。2011年,我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与之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有其时代进步性,但是其关于课程内容要求的表述仍比较笼统,可操作性弱,缺乏对各个目标内容和能力的细化描述和水平界定。因此需要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来制定相关的能力表现标准,用来指导教学和实施评价。对于学科能力表现标准的制定,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美国在内容标准的基础上,有一个相互支撑的能力表现标准;澳大利亚的课程标准针对每一个学习结果都提出了具体评价指标以便于教师和学生对学习效果和知识获得水平进行判断。本部分将对三国的课程标准进行介绍和对比,来帮助我们科学合理的认识我国的小学生语文书面表达课程标准。

上一篇:浅谈初中生阅读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适切性
下一篇:徐州学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小学生作文题材拓展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要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

试析班干部轮换制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构建的策略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策略

从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