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小学语文教科书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2)
(二)人物形象的分析框架
在本次
研究
中,我将通过对两套教科书人物形象的异同点及隐含着的价值取向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为清楚、透彻的把握教科书内容,并且较为清晰的看到筛选背后的价值取向,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理论的理解。
本次研究所比较的教科书范围是24册教材中以写人为主的课文中所呈现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年龄、性别、年代、国别、职业、形象特征以及道德品质。
1.年龄层次:以出现在文章中的人物的年龄为准,分为少年儿童、成人两个类目。
2.性别:分为男、女两个类目。
3.所属年代:以人物所属的年代分为古代(1840年以前)、现当代(1840年以后)两个类目。
4.国别:分为国内、国外两个类目。
5.职业身份:将人物的职业身份限定为学生、国家干部、军人、科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运动员、
艺术
家、其他共九个类目。
6.形象特征:分为正面人物、反面人物两个类目。
7.道德品质:将人物所呈现的道德品质限定为爱国、仁爱、勤勉、科学、机智、助人、坚韧、节约、奉献、友爱、立志、真诚、敬业、亲孝共十四个类目。
(三)分析的技术
1.文本选择
为了深入了解国内小学语文教科书所传达的情感、道德品质、价值取向等,本次研究我选择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全套语文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两套教科书各12册,适合小学一至吹冰年级教学之用,在全国各地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影响较大。此外,本人对这两套教科书比较熟悉,方便进行比较。
2.统计说明
(1)若课文中出现群体且体现同一思想主题,则此篇课文以一人列入统计;
(2)若课文中出现多个人物形象皆体现不同的思想倾向且无主次之分,则将这些人物形象都列入统计;
(3)性别不同,则作为男女各一人进行统计;
(4)研究的比较分析不包括写事、诗、童话故事等课文中涉及的人物形象。
二、《人教版》与《苏教版》人物形象比较
(一)年龄层次:重成人,轻儿童
两版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所处的年龄层次成年人均高于少年儿童。其中苏教版中成人人物的形象比例高于人教版的成年人物形象比例。苏教版儿童人物形象几乎只有人教版的一半,如表1所示。
表1 两版本教科书人物年龄层次比率统计表
少年儿童数 比例 成人数 比例
人教版 85 32.7% 175 67.3%
苏教版 40 18.5% 176 81.5%
小学语文教科书是为小学生编写的。但在教科书中,成人形象比例远远大于少年儿童的比例,并且在后来才编写的苏教版教材还是延续了人教版成人化的倾向,甚至成人比例高于儿童的比例比人教版更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
两版教科书中成人所属的职业都比较丰富,有军人,科学家,艺术家、国家领导等等。但两版教科书又各有不同的特点:人教版的成人形象大多数是以普通人民群众的身份出现的,体现了从平凡中见伟大的情感价值取向,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注重回归学生的生活本身,把名人的光环去掉,使学生更能接近榜样,让学生能够不带难以逾越的心情去学习、内化从榜样身上体现的品质、态度;苏教版中成人形象大多数为精英人物,其中不仅有科学家、如爱迪生、安培等,还有文学家、史学家,如高尔基、司马光等,通过对这些精英人物的塑造,让学生不仅从中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够从这些人物形象身上感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加之名人的光环,人物形象的榜样作用会使学生更具认同感。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维吾尔族大学生师生关系学习倦怠与幸福感的关系
下一篇:
赏识教育在小学课堂中的实践误区
小学生作文题材拓展研究
小学教龄三年内教师的家...
改进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措施
小学语文教师要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反思性教学影响因素和建设策略
试析班干部轮换制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构建的策略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