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小学语文课前导入问题研究(2)
(二)承上启下
导入一方面是先前教学的自然延伸,另一方面也是本堂课教学的开始。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智力的缺失,而是由于在认知结构中缺乏与新知识联系的旧知识,或者新旧知识没有建立起一种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由此可见,激活与即将所学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使新知识能够迅速同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在课堂中进行复习是有意义的。另外,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长,自我评价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也渐渐地能够独立地做出评价,因此,小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也产生了成功感,为后继的学习提供动力。导入承担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温故知新”、“以旧带新”和“继往开来”的作用,充当着联系课与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笔者实习的过程中,也较多的借鉴了导入“承上启下”的作用,下面是笔者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的导入环节: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南沙群岛都领略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南沙群岛去体会更多的美丽。”
通过简洁明快的导语,直接从上次学的内容引出本节课要学的新知识,并且简单扼要的回顾了相关的旧知识,承上启下,一脉相承。
(三)诱发思考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而这两种学习方式都要依靠学生的内在动机来完成,无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要以思考为前提。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述而》中就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此,宋朝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道:“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愤”时“启”,“悱”时“发”,这样才会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导入是让学生进入“愤悱”状态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精心设计的导语能够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每节课的开始,通过巧设疑问、留下悬念,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让学生带着疑问和一颗探索的心走进课堂,以此激活其思考的火花。
下面是笔者在见习期间,指导教师刘老师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时所设计的导入环节:
在课的开始板书课题时,刘老师把课题中的“发愤”写成了“发奋”,引起了学生的质疑,并且对其纠错。紧接着,让学生围绕“发愤”来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不能用“发奋”?“发愤”怎样理解?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他是怎样“发愤”的?“发愤”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刘老师通过巧妙的把课题写错,既抓住了课文的关键之处,同时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这样的导入环节,虽然没有过多的导语,但小学生自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使其内心想去解决这些问题,他们自然会满怀兴致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四)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首先,如果学生知道他们的“目的地”,就会自觉地以目标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从而主动地去接近目标;反之,虽然学生可能在进行课堂学习之前对要学的内容进行了预习工作,但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还是不能够明确的把握学习目标。如果学生对教学目标一无所知,他们根本没办法明白教师这堂课要讲些什么,不懂这节课要如何进行,更不知道在这节课结束时应该形成什么样的能力。导语往往渗透了教师讲课的目标,比如通过巧设疑问、留下悬念、承前启后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尽快从宏观上把握学习目标,事实上,一堂课究竟如何导入,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好的导入能够或明或暗的向学生传递学习目标,条条道路通罗马,种种导入通主题。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我国乡村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下一篇:
关于小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小学生作文题材拓展研究
小学教龄三年内教师的家...
改进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措施
小学语文教师要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反思性教学影响因素和建设策略
试析班干部轮换制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构建的策略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