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近五年徐州市中考语文散文阅读测试研究(3)
三、徐州中考散文阅读测试的命题特征
徐州中考散文阅读测试以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为命题依据,同时,其命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文课标的理念,徐州中考散文阅读测试更加注重人本化和人文化的命题理念。
(一)注重人文关怀,命题形式多样化
1.阅读题目设置添加人称,引起学生共鸣
第二人称的运用,能够增进考生与命题者的熟悉感,使考生与试题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命题人意在为考生设置更为自然、亲切的答题环境,让考生与文本、作者、出题者进行对话,引导考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第二人称的使用,实际上是抛出一个话题,预设一种情境,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题目之中,更加便于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思考。比如,在2011年中考散文阅读测试中,第23题“你是如何理解标题‘上品生活不着痕迹’的?”和第24题中“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写出你的理由。”这些问题都使用了“你”这一人称,虽然只有一个字,但也不难看出命题人设置题目的意图,即促进文本、作者、考生进行三方对话。这种情况在近五年的散文阅读测试中都有出现,例如2010年第22题中“请你把第②段中太阳升起后霜花颜色的变化写在下面”等等。散文阅读测试的命题中使用第二人称的做法,使得测试的提问方式变得生动、自然,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答题的积极性。
2.阅读题目增加铺垫和示范,为学生思考提供依托
近五年徐州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中许多题目,不再是简单地一句提问,而是增加了许多示范和提示性内容。这些看起来多余的铺垫往往会给考生更多提示,为他们的深入思考提供条件。例如,2014年徐州语文中考散文阅读测试,第16题“下面是《紫藤萝瀑布》中运用这种写法的句子,请你对此句作出自己的赏析,并从本文中再找出一个相似写法的句子作赏析。”此题把课内外散文结合起来考查,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阅读拓展应用。应该讲,这是一个极好的导向性思路。题干中“精当的用词”、“恰切的修辞”、“动态化描写”,实际是在提示学生可以从词语锤炼、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品语段的丰富内涵和深沉情感。这样的命题形式让考试与课堂充分联系起来,使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日常学习的积累。
(二)注重文本整体感悟,强调品散文语言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中考散文测试的命题也要求考生不仅要能对某一段话进行分析,还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来回答问题。比如,2010年第24题“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标题的理由。”和2013年第17题“第⑥节中‘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看’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这一细节。”散文阅读既需要整体感悟,也需要局部和细节的分析,这样对文本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而对局部内容的理解,往往是以品语言为依托的。语文课标在阅读方面要求:“品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散文阅读测试中,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也是散文阅读的必考题型。如2012年第18题“请你从散文语言描写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通过对具体语言的分析,学生能体会比喻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感受到作者对会开花的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就为理解全文奠定基础。这些试题注重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感受语言的生动、细腻、深刻。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论新媒体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变革
下一篇: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交往的问题与对策
从原型到紧缩同素近义介...
近六年来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能力考查变化
晚清幕府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影响
近现代西方哲學视域中道...
浅析五年制高职艺术专业...
提高五年制免费男幼師生...
五年一贯制學生思想道德...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