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学生认知风格各文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14
3.大学生认知风格各文度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    14
4.大学生认知风格各文度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14
5.大学生认知风格各文度在专业上的差异分析    14
(三)大学生疏离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5
1.大学生疏离感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15
2.大学生疏离感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15
3.大学生认知风格各文度、疏离感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    15
(四)大学生认知风格与疏离感的相关研究    16
五、结论    16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8
英文摘要    20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疏离感的关系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也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极具双面性的色彩,它为人们带来便利与富裕生活的同时也滋生出了许多负面因素,疏离感便是其中之一。经济的发展带来城镇化的发展,这使原本的人际结构与交往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之间的交流减少,更多的体验到生活的压力以及压迫感,社会的这种变化催促着人们不得不去适应。另外互联网在国内已经普及,人们几乎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一手信息,大量新鲜的资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同时也带来价值观上的一种冲击,尤其在青少年中表现更为突出,由此产生了“宅男”、“宅女”、“愤青”这些群体。这些都使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更易体验到疏离感。对疏离感的研究十分丰富,特别是本文所关注的大学生的疏离感。
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组织、加工时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经常采取的、习惯化的态度与方式。不同的人往往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心理学中的ABC理论也提出,改变个体对事物的认知便可以改变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及行为。
对于认知风格和疏离感,国内外的学者均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相对来说,国内对认知风格的研究较为单一,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而认知风格与疏离感方面的研究也仅限于场依存—场独立文度上,场依存型的人是社会定向的,这类个体更喜欢与人联结,不易体验到人际疏离,场独立型的个体则相反。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认知风格与疏离感的关系的实证研究几乎是没有的,本文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查二者之间的关系,考察大学生在不同认知风格文度上是否有不同的疏离感水平等,以此帮助研究者们掌握大学生的心理规律,并为这方面的研究补充数据。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的在校学生为被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420份,回收问卷401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为369份,有效率为92%。
有效被试人口学信息如下表所示:
表1  有效被试人口学心理统计
人口学变量    类别    数量    百分比
性别    男    94    25.5
    女    275    74.5
年级    大一    52    14.1
    大二    69    18.7
    大三    135    36.6
    大四    113    30.6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好课”观的研究
下一篇:小学生学习拖延与学习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与对策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

师范学院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

中班幼儿合作认知水平现状及问题培养策略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