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小镇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设计+CAD图纸
设计总说明:随着我国
经济
建设的迅猛发展,各地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容市貌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城市基础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处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水处理体系存在着诸如规划不合理、水资源浪费、中水回用率低、排水管网陈旧等问题。所以,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6378
本次我设计的课题内容是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设计流量为40000m3/d,设计总体要求为:进水水质为:CODcr:≤320mg/L, BOD5:≤180mg/L,SS:≤310mg/L, NH3–N≤35 mg/L,TN≤50 mg/L,TP≤3.0 mg/L.出水水质要求为:COD≤100mg L-, BOD≤30mg L-, SS≤30mg L-, NH3-N≤25mg L-,TN≤20mg L-,TP≤2.0mg L-。
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分为活性污泥法和
生物
膜法两种。活性污泥法中主要包括,缺氧-好氧脱氮工艺(A/O法),氧化沟工艺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艺(SBR法),传统推流式好氧活性污泥法。
通过查阅资料,从各方面比较上述五种活性污泥法的工艺特点,包括:工程投资,经营成本,有机物及氨氮去除率,
管理
制度及
自动化
水平,污泥产量和占地面积等.,综合以上几种工艺的具体特点,再结合小城镇的实际情况,从运营成本,去除率以及自动化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SBR间歇式活性污泥法为该城镇最合适的处理工艺。
普通活性污泥法是连续的运行方式,而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是间歇的.该工艺可省去二次沉淀池及调节池,曝气池容积也小于连续式,基建费用及运行费用较低,同时还可脱氮和除磷,无需进行污泥回流.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由进水、曝气反应、沉淀、出水、闲置五个阶段组成,称为一个运行周期。在曝气反应阶段,控制曝气使池内处于厌氧和缺氧状态,实现脱氮和除磷目的。沉淀阶段相当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而该法是在完全静止状态下进行沉淀的,所以沉淀效果好,排出的上清液基本不带泥,泥水分离彻底,提高了污泥的活性。
格栅是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组成,用以截留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起净化水质,保护水泵的作用,同时也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使之正常运行。选用LXG链条旋转背耙式格栅除污机。平流式矩形沉砂池是常用的形式,具有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的优点。其缺点是沉砂中含有15%的有机物,使沉砂的后续处理难度加大。选用PGR—BGT2P平流式沉砂设备。曝气沉砂池是在池体的一侧通入空气,使污水沿池旋转前进,从而产生与主流垂直的横向环流。其优点:通过调节曝气量,可以控制污水的旋流速度,使除砂效果较稳定;受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同时还对污水起预曝气作用,而且能克服平流式沉砂池的缺点。SBR工艺的运行工况是以间歇操作为主要特征,其工况是按时序来运行的,一个操作过程分五个阶段: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闲置。曝气
系统
采用鼓风曝气,选择其中的网状微孔空气扩散器。然后设紫外线消毒池,对出水进行消毒,紫外线消毒设备采用UV3000PLUS紫外消毒设备。二沉池除了污水,还有污泥,污泥中富集了污水中的污染物,除含有灰分和大量水分(95%~99%)外,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细菌、寄生虫卵、挥发性物质、重金属、盐类、一级植物营养素(氮、磷、钾)等。其体积庞大、且易腐化发臭。所以要进行处理和处置,以防止造成二次污染。污水厂设重力浓缩池浓缩污泥,使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为97%(浓缩前是99.2%)。之后在进行污泥的脱水,泥饼外运。
共9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上一篇:
公司焦化废水处理工艺设计+CAD图纸
下一篇:
氟伐他汀含氟修饰物的合成研究+文献综述
可降解物质参与的酮类化...
四烯丙基胺-四乙胺-四苯乙烯衍生物的合成
浅析传统元素在移动端APP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丙烯酸接枝改性聚偏氟乙...
有机无机阻控剂对Pb、Cd的吸附特性及差异
亚临界水的高效液相色谱
基于亚临界水的高效液相...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