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二)提高文物展出率和展出效果 12

(三)展示突破时空限制 13

(四)信息传递方式多样化 13

结语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序 言

  

现如今,新一轮传统文化热正在兴起,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关注到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上来,作为人们了解历史文化的热门场所,传统博物馆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导致藏品展示率比较低。中国的文物资源丰富,但大量藏品无法与公众见面,博物馆展示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资源的浪费。另外,纸、织布、器皿类、石洞穴壁画等文物在自然条件下受到光线照射或自然长期腐蚀、氧化等影响,带来的破坏是不可逆的,不能保证能够永久地留存。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人能观赏到的珍贵历史文物必然会随之减少。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数字博物馆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数字博物馆兴起背景

(一) 科学技术发展

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博物馆已经从一个以保存古代奇珍为己任的机构,发展成与科学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的事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和信息服务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日常办公到数据存档、文物研究和展示,从公众前来到主动服务大众,从参观浏览到互动体验,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应用,数字化已成为现代博物馆的主要特征。数字博物馆已成为提升博物馆功能、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场所。

在中国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在数字博物馆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数字故宫”、“数字首博”、“数字敦煌”、“数字考古数字博物馆项目,不仅有效地保护和挖掘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在更广泛的范围,更多的创新的方法来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事实表明,中国的数字博物馆的业务已经从无到有,并越来越受欢迎,受市民青睐。博物馆引入数字技术,使博物馆的管理、运营以及展览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发展,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创新与传承的统一已逐渐成为现代博物馆的重要主题。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有必要让传统文化的复兴路走得更顺畅,更光明。古代文物和历史建筑构建了一个远古时期的新王国,但这个王国只能存在于精神和想象的世界里,依附于有限的物体和语言。现代科学技术要实现的,就是将这个王国从想象和传说中抽离出来,生动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世博会上 《清明上河图》的动态展示、国家博物馆中《乾隆南巡图》的数字长卷以及故宫的“紫禁城VR之旅”都展现了技术与文化深层次融会贯通的魅力。

博物馆的网络服务功能也从简单的信息报道,向线上及线下结合、服务方式多元化、信息普惠的方向进展。部分实力雄厚的博物馆已经打造出能够资源共享、系统集成化的统一技术平台。数字化技术将科研、教育、展示及宣传融于一体,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开放形态,也实现了全天候的文化信息服务,为公众创造了公众对博物馆更多了解的机会。从网络走进博物馆,良好的互动环境使人们自觉参与到博物馆的文化活动中来。各地中小型博物馆也在努力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博物馆的服务中,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特点,不断推出各自的特色服务。

上一篇: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对我国居家养老的借鉴
下一篇:网络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研究

基于消费者行为变迁的奢...

互联网语境下上海当代艺...

研究型高校中试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南京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现状和对策分析

饭店业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浅论中小型餐饮连锁企业...

中外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比较及其借鉴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