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和国外土地利用变化有许多相似之处[4]。但是我国是一个正在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走的是一条循序渐进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小,城乡结构是社会生产的主要特点。目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已经成了科学研究的热点项目。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比较大,这在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而且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直观衡量[5]。所以,在研究中,研究者经常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在研究期间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这一时期内利用公式计算处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造成土地利用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原因。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状况
1.2.2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内容
本篇文章的研究地区为徐州市,通过查阅2005~2009年徐州年鉴和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综合运用土地动态度和生态服务价值分析方法,以不同的分析方多方位法研究了徐州市2005~2009年这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徐州市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研究。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及生态服务价值,分析了研究期间内徐州市土地类型面积和各类型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及其原因。

2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2.1研究区概况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南北跨度约140千米,东西最长距离约为210千米,总面积约11250平方千米,约占江苏省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徐州市地处于华东平原,所以区域内大部分为平原地区。平原面积占到了九成以上。但区域的中部和东部存在少量平原地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适中、阳光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009年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面积595040hm2,占土地面积的68.15%,占了一多半的面积。其次是园地为74530hm2,占土地面积8.54%。未利用地面积也比较大占到了8.17%,面积为71370hm2。草地面积最小,面积为60hm2,占土地面积0.01%(图2,表1)。2005年到2009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都有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大,由2005年的599640hm2减少到2009年的595040hm2,减少了4600hm2。园地、水域、交通用地、城镇及工矿地面积都有所增加,增加最多的是城镇及工矿地面积,增加量为4480hm2,其次是交通用地增加量为520hm2
上一篇:睢宁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文献综述
下一篇:无锡九里河湿地公园的环境功能与景观规划研究

苏州市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分析

人力外包企业客户满意度...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对碳排...

扬州市旅行社发展租车旅游产品的可行性研究

从博弈视角看体育旅游的...

徐州窑湾古镇旅游现状研究

社区治理创新下居委会角...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