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方案可实施性分析    29
4.3.1 经济可实施性分析    29
4.3.2 环境适应性分析    29
4.3.3 科学技术是否支持    29
4.4本章小结    29
5. 结论与展望    31
5.1 研究结论    31
5.2 研究不足    31
5.3 研究展望    32
参考文献    3
  1. 引言
 
1.1 概论
焊接烟尘作为工业烟尘的一种,在我国已经成为生产职业安全的最大隐患之一。焊接是我国制造业的传统基础工艺最早可往前历史追溯到我国古代铜车马的焊接工艺,铜车马制造过程中包含了熔化铸焊、熔化焊。焊接技术应用于规模化生产工业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特别是近五十年来,随着钢铁材料、机械、计算机等基础技术的发展,焊接技术已在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航空航天、机械造船、汽车、铁道、桥梁、电子信息、海洋钻探和大型钢铁结构等行业中作用于材料连接的主要技术,焊接技术被誉为“金属缝纫机”他能使金属的连接加工变为现实。如今,焊接技术与科技正和现代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使人类文明进步得到很大促进。但是在人们感受焊接带来的巨大好处的同时,它与许多“现代”生产一样,是一把科技领域的双刃剑,焊接烟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和电击等危害因素与焊接生产工艺形影不离,人类的健康和赖以生存的环境面临着直接威胁。所以,把研究新的焊接材料、设备,推广新焊接工艺,扩大焊接生产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不仅是环保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的任务,更是焊接业界人士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本课题就进一步加强对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的研究,提出有效可行的设计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并消除其对焊接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及职业安全带来的不良影响,保护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1.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1 选题背景
实施焊接操作的焊接操作人员时刻面临着电焊烟尘、电焊产生的有毒气体等有害因素的影响,十分容易发生由于受到烟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影响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而且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政府目前非常重视关于焊接环境的安全技术和焊接工作者的劳动卫生防护工作,我国的焊接工作者以及医务环保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颁布有关焊接操作人员作业环境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活动,并积极在生产实际中监督实施。
中国焊接环境健康与安全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历程:
    最早在1965年我国正是规定焊接为特种作业工种,从事焊接操作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持证上岗。
     1972年国家政府正是组织“焊接危害调查小组”,对焊接产生气体首次有了科学的认识。
     1979年我国环境保护法首次出台了关于焊接环境保护的条例,首次在法律效力上有了保障焊接操作人员的法规。
     1999年,《焊接与切割安全》国家标准(GB9448—1999)修订后作为新的国家标准,并作为强制性国标再次颁布实施(GB9448—1999)。
     1996年,由卫生部指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甘肃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并经国家标准局批准,首次颁布了我国《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卫生标准》国标(GB11194—1966),确定焊接烟尘的最高允许浓度为6mg/m3。
上一篇:三星与苹果手机营销模式对比研究
下一篇:基于品牌推广的企业体育营销策略研究

工业工程在纬创资通有限公司的应用研究

RMP模式连云港工业旅游潜力分析及策略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以常熟市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扬州市...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治理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研究

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