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3)即为满足一国最终需求的隐含碳排放的基本计算模型。其隐含的假设是国内最终使用的产品或服务完全来源于国家进口,而未投入进口品在国内的生产, 国内资源则全部用于国家的生产投入,并为本国的最终使用(国内使用和出口)服务, 因此由出口引起的隐含碳排放则只来自国内排放。
则我国出口隐含碳可表示为:
(4)
令X为商品的出口向量,且假设X可进一步分解为:, 令是各部门出口所占的比例,是出口总量,。


这样, 两时期出口隐含碳的变化可以分解为:

为了解决结构分解分析模型中出现的非唯一问题(假设一个变量的变化由N个因素决定,则不同的分解方法将得到不同的分解结果,也就是说该变量的变化会有N!种分解结果),用两极分解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而两极分解法是指从基期分解得到的每个自变量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和从最后一期分解得到的每个自变量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取平均值,从而得出各自变量变化对因变量变化的影响值。假如从基期(即0期)开始分解,则(5)式可写成:

假如从计算期(即1期)开始分解,(5)式可写成:

利用两级分解法来消除非唯一问题,即取(6)式和(7)式的算术平均值, 则

为了简便起见,则(8)式等价 (9)
其中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我国的投入产出表每5年编制一次,根据数据的可获性和匹配原则,本文使用了国家统计局的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了中国2002年、2005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本文计算出口隐含碳排放需要使用我国分行业的能源统计数据、反映我国经济各部门之间联系的投入产出(I-O)数据和我国对外贸易数据。在计算出口商品的隐涵碳排放时,为了与能源消费加生活消费的43个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表及延长表的42个部门,依据国际贸易分类标准(HS)划分的外贸进出口商品的96章这三个方面的数据分类标准相匹配,需要将投入产出的42个部门合并为27个部门进行归类分析(见表1)。 我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3):http://www.chuibin.com/jingji/lunwen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