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除去语言包袱这一层含义后,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笑点:笑点是测量人发笑敏感性高低的指标,指让一个人由正常状态变为发笑状态的最低刺激水平。人从外界信息中感知到幽默、诙谐等元素的敏感性程度,笑点越低表明敏感性越高,即越容易感到好笑和愉快,反之,笑点越高表明敏感性越低,越不容易感到好笑和愉快。
1.2影响笑点的因素
影响人发笑的因素有哪些呢?为什么同一则笑话有的人读了忍俊不禁而有的却无动于衷?笔者认为可以从社会和个人两个因素进行分析。
1.2.1社会因素
关于社会因素,我们可以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进行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状态造就了不同的文化风格。以中国和欧美为例,中国位于广袤的亚洲大陆,形成了特有的大陆文化;而欧洲则处于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怀抱,是典型的海洋文化,二者在本质上就存在着巨大的区别。大陆文化下诞生的是农业文明,人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在性格方面相对比较安分保守,而海洋文化却催生出和农业文明完全相反的海洋文明,在海洋文明的影响下人往往具有向外冒险的精神,性格也比较外向。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和英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有很大的区别,在笑话上也有很明显的反映。著有《英国人的幽默》一文的吴涛曾这样总结英国人的笑话:“英国人的笑点,首先在于自嘲,其次是讽刺,第三是制造各式‘不合时宜’的窘境。”在英国人的思维中,笑话就是笑话,除了讽刺和嘲笑之外再无他意。因此英式笑话的题材范围很广,囊括了政治、伦理、种族、性各种元素,在英式笑话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反政治和歧视嘲笑的色彩,这也是英式笑话最大的一个特点。中式笑话则会含蓄很多,这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集权制度无不相关,在正式场合中很少会有人在讲述笑话的时候涉及到政治和性的因素,在长期的封建礼教思想下,百姓是不允许谈论政治的,而和性相关的问题一直则被看为“俗文化”,很难登入大雅之堂。因此,在正式场合中,中国人的笑话往往以“谐音”造成的诙谐为主,通过一语双关的方式达到致笑的效果。
同样的,中国和美国也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中国作为五千年文化传承的文明古国,与美国这个年轻的、具有深厚移民色彩的现代化国家有着截然相反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差异表现最明显的是中国文化具有民族性、阶级性、集体性的特点,而美国文化分别对应的却是多样性、随意性、个体性。如此大的文化差异使得两国人民在笑点上也产生出不同。美国学者梅诺亚这样总结美式幽默的主要形式:闹剧、越冷越好、涉及较多的少数民族、Stand-up Comedy(类似于中国相声)、真人秀以及One-liners(一句话的幽默)。作为最早由英国人移民而建的美国,其文化根源应该是与英国相通的,但是随着三百多年的融合与发展,美国的文化已经形成自有的风格,这在笑话中也有着重要体现,英式幽默擅长讽刺政治,而美式幽默则喜欢制造意外。
所以,如果两个人在文化上有着明显的差异,那么面对同一则笑话就很容易出现截然相反的效果,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具有两种完全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在同一国家内因为地域而造成的文化差异同样会影响到不同的人对同一则笑话的反应。以中国为例,中国地域辽阔,跨越相当大的纬度,南北的文化形式也同样存在着不少的差异,在北方常见的喜剧形式如二人转、相声等在南方就无法得到观众的响应,同样南方人民喜闻乐见的歌仔戏和清口在北方也无法得到广泛的认同。所以说文化的差异对笑点水平的高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的笑点存在着差异。 笑点的性别差异以对笑话的评定为例(2):http://www.chuibin.com/jiaoxue/lunwen_20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