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二)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6
(三)激励制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7
四、实证研究的过程及结果 8
(一)研究假设 8
(二)指标的选取及模型的建立 9
(三)样本选取 10
(四)描述性分析 10
(五)相关性分析 14
(六)回归分析及结果 15
(七)稳健性检验 17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18
(一)结论 18
(二)建议 18
参考文献 20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撰写人,克里斯托弗·鲁尔在年鉴发布会上说,在2013年,世界上能源消耗最多的仍然是中国,占全球总消耗量的22.4%,增长量将近占全球净增长的一半,但增速却创过去10年的历史新低。
2016年进入“十三五”规划发展的第一年,为了解决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放缓、能源企业绩效停滞等问题,应当深化实现能源转型升级,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经济新常态,能源转型也步入新常态,主要表现为能源消费量增长减速换挡,结构优化的步伐加快,发展动力开始向新能源倾斜。
鉴于我国具体国情,一方面能源行业的发展受宏观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应当从公司本身出发,探寻股权结构和激励制度两个视角下,提升公司经营绩效的途径。因此,本文基于能源行业,分析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激励制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期完善现有理论,从股权结构和激励制度的优化升级出发,旨在提高能源类上市公司的业绩,顺应引领能源转型新常态。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遵循由理论到实践应用的原则,广泛研读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理论进行阐述,然后根据我国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最后将检验结果与假设对比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在广泛搜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后,进行总结归纳,根据理论提出研究假设,构建回归模型,对股权结构激励制度与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基于2013年~2015年能源行业的数据,对股权结构和激励制度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通过建立实证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对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解释,挖掘各变量之间的影响机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四)创新点
1.研究主体
本文的研究主体选择传统的能源行业,包括电力、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又由于国内外学者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激励制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观点不一,且有学者认为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具有较强的行业效应,因此,选择能源行业进行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2.研究数据
本文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选取2013年~2015年3年的能源行业数据,在传统能源行业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背景下,挖掘传统能源行业的发展潜力,提高经营绩效,顺应科学发展观。 股权结构激励制度和公司绩效以能源行业为例(2):http://www.chuibin.com/guanli/lunwen_205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