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材料科学 >

金属离子掺杂对三元电池材料的改性研究(3)

时间:2024-11-23 21:31来源:98772
然而,据我们所知,所有这些可用的 报告 都局限于单个取代或掺杂的位置。尚未见报道包括Li层和过渡金属层在内的不同Al取代位点对NM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然而,据我们所知,所有这些可用的报告都局限于单个取代或掺杂的位置。尚未见报道包括Li层和过渡金属层在内的不同Al取代位点对NM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大块NMC中LiAlO2相或氧化铝固溶体的形成机理仍然模糊。考虑到结构性能对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来说,替代改性的效果对掺杂剂的浓度也有很强的依赖性,对Al替代的相关和系统研究应尽快进行。

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比较了不同的Al浓度和替代位点(包括Mn和过渡金属)对NMC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的影响[3]。在LiAlxNi0.5Co0.2Mn0.3-xO2样品中发现了LiAlO2相,并对从本体到界面的锂离子扩散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对LiAlxNi0.5Co0.2Mn0.3-xO2样本而言,另一方面,没有检测到第二阶段,Li+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Al可能以固溶体的形式为其嵌入和脱嵌提供稳定的结构。与预期的相比,合适的Al替代样品具有较高的运价能力和循环性能。

1.2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首先合理选择锂电池的种类。扣式电池通常采用纽扣形式组装,可以节省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并且可以方便安装在一些小型电子仪器上。锂离子电池由相同的结构组成,即外壳、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目前,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材料是过渡金属锂离子化合物和锰锂离子化合物[4],如锂钴氧化物、锰氧化物锂、镍酸锂、磷酸铁锂等。钴、镍、锰、二元或三元复合材料等。由于这些化合物的电位高于金属锂,因此,锂离子可以在电池的结构中分层。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功率取决于正负极中锂含量的不同。当电池充电时,负极材料的分层结构,通过电解质通过隔膜从负极材料中去除,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浓度过高,导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某些元素化合物的价态发生变化:在电池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发生变化。当电池放电时,从负极材料的结构中去除,这与充电时间相反。电解质通过膜片进入负极材料的层状结构[5]。以LiNi0.5Co0.2Mn0.3O2为正极材料,C为负极材料,那么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6]如图1.1所示。正极反应:放电时锂离子嵌入,充电时锂离子脱嵌。

充电时:LiCoO2→Li1-xCoO2+xLi++xe-

放电时:Li1-xCoO2+xLi++xe-→LiCoO2负极反应:放电过程中锂离子脱层和充电过程中锂离子插入。充电时:C+xLi++xe-→CLix

放电时:CLix→C+xLi++xe-

图1.1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1.3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如图1.2以扣式电池为例,锂离子电池通常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质、密封网、外壳和盖板组成,中间含有电解液。扣式电池一般运用在一些结构较微小的电子仪器或产品中,直径从4.8mm至30mm,厚度从1.0mm至7.7mm不等,那么在本次实验设计中使用的就是这种扣式电池[7],原因在于其安装方便,适合在实验室安装配备,也方便运用于蓝电测试系统。

图1.2扣式电池装配示意图

1.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要求

目前对于锂离子正极材料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为了方便锂离子的自由、稳定的脱层,负极材料需要一种能够储存大量锂离子的存储结构。

(2)大量的锂离子脱层不会改变正极材料的结构,在锂离子脱层过程中应努力保持负极材料结构的稳定性。

(3)为了实现电池的高放电电压性能,负极材料的氧化还原电位应尽可能高。

(4)负极材料应当具有较高的离子以及电子导电性能,为的是能够降低材料的内部电阻,从而达到降低材料内部极化的作用。

(5)正极材料应当和电解质的相容性较为理想,有足够的最大容量,无电化学反应,绿色环保,不会造成污染,经济效益好。 金属离子掺杂对三元电池材料的改性研究(3):http://www.chuibin.com/cailiao/lunwen_20508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