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的一个案例报告 第2页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的一个案例报告 第2页
反强迫加剧了内心的痛苦;c.情绪紧张焦虑;d.人格特点上容易焦虑,急躁,缺少韧性。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评估诊断和分析,同求助者商量,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纠正求助者的绝对化要求自己的错误认知,如“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可怕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不能让不确定的事情发生,自己应该对家人起到保护作用”。学会接受不确定性。
2、减少求助者因错误认知而引发的强迫动作,争取由每天晚上一次进一步减少到无。让其学会用有效的办法来增加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感。
3、减轻求助者因为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而产生的痛苦和由对未来事件不合理预期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2)最终目标和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个性,使其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达到自我关怀,自我接受,具有变通性敢于尝试;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求助者最明显问题是:“摇头”的强迫动作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因自我强迫与自我反强迫而产生的痛苦。究其原因,求助者的心理行为问题是由认知因素引发的:求助者受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对其产生了负性情绪和错误评价,并影响以后的生活。求助者遭遇“姐姐去世”这个应激事件,并因此把不确定性事件的可能性过分地夸大,总去想一些“不吉利”事情发生的情况。绝对化地认为自己必须做些什么来制止念头中的不吉利事件的发生,于是求助者用摇头来避免不良的念头,并给自己的“摇头”行为冠以吉利的色彩来达到避免想象中的不吉利事情发生的目标。而且深信为了彻底避免,应做出更多的努力,于是就不断重复以表明自己的努力程度,从而象征性地减轻内心的焦虑,这又使得不良行为强化[1]。使求助者产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不是生活事件,而是他对事情的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使其产生情绪困扰。所以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改造求助者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心理行为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而合理情绪疗法正是致力于改善个体的认知系统中对事物产生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所以用合理情绪疗法能够解决求助者的根本问题。
另外,求助者年纪较轻,智力良好,文化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也为运用着重认知取向的合理情绪疗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求助者的意志水平也很高,在来咨询前就已经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自己的问题,所以选用合理情绪疗法给予其认知的引导,使他在改善其信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意志能力会有更大的成长。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一版教材提法]
(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60分钟
咨询收费:每次80元人民币
心理测验收费:《SCL—90》60元;《SAS》40元

八、咨询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2005年4月16号)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结合晓C列出的他最想解决的问题,我们制定了咨询目标:1.消除摇头动作这一行为障碍;2.消除自己的焦虑,烦躁和痛苦的情绪困扰。
在第一次会谈的剩余时间里我用表格的方式向她简单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RET) 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表格如下:
诱发事件A 不合理信念B 情绪及行为上的后果C
(非功能性的)
A 二姐的去世 B(1)一般不合理信念:
     姐姐的去世糟糕透了,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摧毁性的打击,以后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可怕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具体不合理信念:
1.感觉生活中总是充满黑色的未知数,什么不幸都可能发生。
2.家人会随时出现不测。
(2)一般不合理信念:
不能让不确定的事情发生,自己应该对家人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不合理信念:
1. 姐姐去世有自己的责任。
2. 自己应该努力避免让其他家人受到伤害,他们不可以再出什么意外了。
3.绝对不能让想象的事情发生。
4.摇头能取消不吉利的想法,是“避免灾祸”的一种必行的方式 C自责;焦虑;担心;
意义化的“摇头”动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