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学的形成因素和学术价值

新安医学的形成因素和学术价值
 【摘要】 新安医学作为一个区域特色明显的医学流派,其形成决不是一种偶然。本文从历史、经济、文化、地理诸方面作深入剖析研究,并对新安医学的当代价值,从理论学术价值、文献资源价值、临床应用价值以及精神文化价值各角度深入阐发,同时提出今后新安医学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新安医学 形成因素 学术价值

  发源于古徽州的新安医学,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其区域优势明显,流派色彩浓厚,学术成就突出,历史影响深远,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三大显学之一--"徽学"研究的兴起,新安医学逐渐被中医学界乃至史学界和文化界所重视。

  新安医学作为一个区域特色明显的医学流派,其形成决不是一种偶然。据目前不完全统计,自宋元到清末,新安一带有文献可考证的医家有800多位,其中90%以上产生于明清时期,这与徽学文化的繁荣鼎盛时期是同步的。区区一徽州之地,历史上竟产生出如此众多医家,应该说是一个奇迹。

  本文拟对产生这一奇迹的形成因素,从历史、经济、文化、地理诸方面作深入剖析研究,并对新安医学的当代价值加以深入阐发,这对进一步把握新安医学研究方向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新安医学继承和发扬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新安医学的形成因素

  新安医学随着徽学的兴盛而兴盛,它的兴起得益于天时、地利与人和,是历史、文化、经济、地理诸多因素催化的结果。中原文化的南迁为新安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新安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繁荣发达的徽商经济为新安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而深厚博大的徽学底蕴更为新安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好了充分的精神准备。

  1.历史因素

  新安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如同整个徽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样,与我国国家的命运、历史的变迁息息相关。据史料记载,我国历史上因为战争有过三次人口大迁徙,如晋代的两晋之乱、唐末的五代之扰、宋代的靖康之变,使得众多的中原氏族大量南迁,而古新安因为地理偏僻,少有战乱,成了他们避乱南迁的重要选择。他们的到来,使得徽州一带逐步成为儒士高度密集地区。尤其是公元1127年,宋王朝迁都临安(今杭州市),中原文化再度南移,新安成了近畿之地,徽商随之而兴起,古新安自此步入了鼎盛的时期。

  徽州自然环境相对封闭,聚族而居,作为程朱理学之邦,宗法制度、宗族观念尤其坚固,而森严的徽州宗族制度、宗法观念是医学家族链稳固和发达的土壤,促成了新安医学以家族为纽带的世医传承。宗法制度文化保持了新安医学家族传承医术的长期稳定,牢固的家族世医是新安医学传承的纽带,有效地防止了中医学术的失传。

  2.文化因素

  中原地区仕宦之家、名门望族的相继迁入,对新安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程朱阙里"、"理学故乡"、"儒教圣地","程朱理学"在徽州这一相对封闭的地区逐渐兴盛起来。唐宋以后,徽州历代皆以从儒攻举子业为重,府学、县学、社学发达,书院书塾林立,书院达54所。古徽州还是全国四大刻书业中心之一,刻书雕版业发达,"徽墨"、"歙砚"驰名于时,著书立说,蔚然成风。儒士们或仕宦不售,或淡泊功名,因而弃儒从商或弃儒从医。其中,"以儒通医"者占有很高的比例,他们或先儒后医、医而好儒,或儒而兼医、亦儒亦医。济世活人,光宗耀祖,成了新安医家的"座右铭"和终身希冀,这也是新安医学得以发展的文化根源所在,是传统文化向心力的体现。

  徽州是一片盛产"文明"的土地,新安医学正是这一文化土壤的不朽产物。根植于传统徽学文化的沃土之中,新安医学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文化,是一种特定地域环境下的医学文化,这是新安医学特有的文化注脚,也是新安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3.经济因素

  首先,徽州人历来有尊儒重教的传统,而徽商则有贾而好儒的价值取向,他们重视对文化的全面投入,一方面以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助学助教,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学而仁者医",从而为新安医学培养了大量的后备人才;另一方面,徽商还把大量资本投资于医药事业,推动了新安医学的发展和繁荣。许多新安医学著作的出版,更与商人的资助分不开。如,清代徽商胡雪岩就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成为与北京同仁堂相提并论的全国两大药店之一。再如,吴勉学就是一位靠刻售医籍起家的大书商,他博学藏书,校刊经史子集及医书数万种。

  其次,徽商散布全国各地,对于促进医学交流,吸取众人之长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徽商的流寓,既使得他地的医学传播到新安,又将新安医学传播于他地,促进了新安医学的繁荣,扩大了新安医学的影响。如叶天士在医学上的成就,与新安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叶天士与徽商往来甚密,常与徽州人氏相互考订药性。可以说,新安医学是伴随着经济的兴盛而繁荣,外向发展的徽商经济是新安医学形成的经济基础和动力。

  第三,人口增加的医疗需求也刺激了新安医学的发展。新安医学也是为了适应这一时期本地人民医疗保健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而且新安医学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土新安,而是以整个江南地区为大舞台的。作为京师重地江南地区,其人口繁衍更是急剧上升,人烟稠密,经济发达,进一步促进了新安医学的发展。

  4.地理因素

  "徽者,美也",新安地区山水幽奇,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蕴藏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大宗药材400余种,地道药材和珍稀品种有60余种,成为新安医学发展的有利条件。

  特殊的地理环境为新安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徽州四面环山的封闭环境,战乱时期是躲灾避难的世外桃源,太平年代是休养生息的理想场所。崇山峻岭的围阻,人民生活的安居乐业,促成区域内医学思想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徽州区域内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新安江横贯其间,属钱塘江水系上游的新安江,加上一条由徽州先民开通的蜿延曲折的徽杭古道,成为徽杭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

  总之,皖南徽州北倚风光秀丽的黄山山脉,境内新安江水系自西向东横贯其中。黄山的凝固,强化了新安医学的地方性和独立性;新安江水的流动,扩展了新安医学的兼容性和渗透性。相对独立且封而不闭的特殊地理环境是新安医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和条件。

  新安医学的当代价值

  新安医学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学术成就突出,学术思想深远,而且学术资源丰富,学术价值明显。充分认识其当代价值,对于进一步把握新安医学研究方向和着力点,不断提高对新安医学的继承和发扬水平,具有很重要意义。

  1.理论学术价值

  新安医家在积累临床经验,探研中医学术的过程中,敢于突破,大胆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见解,如:汪机"固本培元"说、"营卫一气论"、"新感温病"说;孙一奎"动气命门"说、"胀满火衰论";方有执"错简重订" 说;吴澄"理脾阴"说;余淙"热能化湿"说;郑梅涧"养阴清肺说";程国彭"八纲辨证"、"医门八法"等,在中医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固本培元"实际上就是呵护而激发人体的自组织、自康复能力,这一根本思想对现代医学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固本培元"学派的鼻祖当属汪机,其源流可上溯到朱丹溪和李东垣的学说,从其后者有汪副护、黄古潭、孙一奎、吴正伦等。方有执开"错简重订"之先河,随其后者有喻嘉言、张璐,及新安本地的程应旄、郑重光等众多医家,其中程应旄、郑重光分别著有《伤寒论后条辨》及《伤寒论条辨续注》,与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合称为"新安伤寒三条辨",学术影响至今不衰。

  "养阴清润"派亦负盛名,为清代名医郑梅涧所创,成为新安郑氏喉科世家一重要学术特色,影响极大。江南医家用药多以轻灵取胜,最具代表的人物为时方家叶天士,其父叶朝采、祖父叶紫帆皆为新安名医,后迁徙苏州。他如程国彭、程芝田、叶馨谷等皆为"轻灵派"的代表,影响直到现今,成为江南中医辨证遣药的一大特色。"理脾阴"学说亦可谓新安医家的创新,首倡者为清代著名医家吴澄,其代表著作《不居集》首创"外损"概念,大大丰富了中医虚损理论的内容。

  痰瘀相关学说、络病学理论,还有近两年提倡的"治未病"学说,世人多误以为当世之新说。其实,有关痰瘀互结,明代新安医家孙一奎已在其医疗实践中观察到了瘀阻气滞而生痰的现象,并从理论上对这一现象作了精辟的说明;有关络病学说,清代叶天士早在其《临床证指南医案》中就有记载;至于"治未病"理论,新安医家在《黄帝内经》基础上也多有实践和发挥。

[1] [2]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