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风之我见

医德医风之我见
孰为医德,孰为医风?在词源里是这样来解释的:所谓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不同职业,由于担负的任务、职务的对象、工作的手段、活动的条件和应尽的责任等的不同,而形成自己所特有的道德意识、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医德就是从医疗卫生这一职业特点中引申出来的道德规范要求,它主要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三方面的关系......其实,一言而概之,所谓医德医风就是医疗道德医疗风气。
我国是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无论是主导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思想,还是道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思想,都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这些都深入影响着我国传统的医疗道德规范和操守。所谓:医者父母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原有的医院管理机制、经营机制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过去的吃财政补贴,一切靠政府,到后来的以药养医,逐步商业化,市场化。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医疗道德观念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八十年代中期,社会上曾经广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搞导弹的不如倒鸡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医务人员的道德观念开始失衡、失范、失调。而单纯倚靠传统道德观念的约束,或者仅仅倚靠行业规范,已经无法起到很好的监督制约作用。当医德医风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约束,需要职业条例来规范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处于沦丧的边缘。
1 医风医德存在的问题
1.1 服务意识欠缺。
医院作为窗口行业,服务意识的欠缺,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通病。据调查显示:社会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满意率,分别只有83%和79%,局部地区不满意率分别高达23%和26%。其主要表现为:少数医务人员对病人态度“冷淡、生硬”,甚至“顶撞、推诿、拖拉”;有些医务人员口头上讲病人就是“上帝”,但行动上并没把病人放在“上帝”的位置上;有的趋炎附势,以貌取人,对“大款”热情有余,对贫困的病人爱理不理;个别医务人员滥用职权,工作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等等。结果,病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延误了病情,甚至造成医疗事故,损害了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1.2 个人利益主导。
一味的追求效益,收受“红包”。有抽样调查表明:全国卫生系统收受“红包”的严重程度高居“排行榜”前十位。就医病人中,受到医务人员暗示索要“红包”的全国占5%,局部地区高达30%-40%。特别是在一些“供需”矛盾突出的医院或科室表现得尤为突出。少数医务人员受到“一切向钱看”的影响,心态也从过去的拒收、不好意思收的被动收受,发展到心安理得的主动收受。病人一方面为自身的病情着急,另一方面还要为请客送礼烦心,送多少,送给谁,怎么送,都得“全面”考虑。少数医务人员根据“红包”的大小来确定对病人的 “关心”程度,严重地扰乱了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人们到医院求医问药时,身体上、精神上均处于危难时刻,医生暗示或公开索要钱物,等于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1.3 基本道德失衡。
有些医院为了争“效益”,搞“创收”,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巧立名目乱收费,造成医院这个小集体的道德失衡,在失衡的前提下,医务人员的个人道德也随之发生偏移。有些医院不尊重病人的选择,把本可看普通门诊的患者诱导到专家门诊去看;把不需要住院的拉去住院;把本不需手术的病人诱导去手术;把本不必做的某些检查项目硬是让病人去做;把本不该用的药也开进了病人的处方;把没有的服务项目也搭载在应有的服务项目中。日前曾有报道,上海一患儿需要最普通的抗菌药物“复方磺胺甲恶唑”却找遍全上海也没有找到。高药价高消费意味着高利率高回扣,这已经成为医疗系统的效益潜规则。
2 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价值碰撞,寻找自身利益增长点
市场经济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提倡公平竞争,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它既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强化了平等观念,但也容易扭曲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国家对医院实行差额补贴的同时使医院物质市场化,价格的涨跌使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受市场经济体系的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医务人员在遇到通过正当途径而利益得不到实现时,就可能寻求非道德补偿追求经济效益。
2.2 个人利益战胜道德低限。
少数医务人员受利益驱动,医风医德出现了偏移。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医德医风准则发生了变化,服务宗旨出现了偏移,导致见利忘义,医德失衡现象的发生。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别医务人员在遇到通过正当途径而利益得不到实现时,就可能寻求非道德补偿。医务人员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重复检查乱收费、收受红包、回扣以及开大处方等问题,由此扰乱医疗秩序,败坏了医德医风。
2.3 医疗卫生资源短缺为医风医德的偏移提供了必要条件。
目前各级政府颁发了一系列的医德规范和实施办法,但缺乏具体的实际操作性。而各级医疗单位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制度,但在执行中随意性大,流于形式,大都成了“摆设”规定。同时,相应的监督机构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医务人员之间相互监督的气氛不浓,医德医风自查互查活动也流于形式。病人因担心得不到应有的治疗等因素,也很难用投诉、举报等方式与少数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作斗争。
我国人口众多,相关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服务还不足以支撑整个社会的医疗服务,高等级的医院、高水平的专家、医生十分缺少。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超前的需求。有的病人明确表示,“只要能搞到病床,只要能把病治好,送多少礼、花多少钱都行。”这种供需状况,为部分医务人员“吃请受礼”提供了条件。
2.4 相关制度的缺位为医风医德提供了偏移的空间。
目前各相关医疗部门以及医院,都有自己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大多是宏观的、原则的,缺乏具体的实际操作性。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应的规章制度成了“摆设”,不能对医风医德起到必要的约束作用。同时,相应的监督部门、监督制度也不能很好的贯彻和发生作用,这些制度的缺位都为医风医德提供了偏移的空间。
3 医风医德建设的重要性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就是需要先进的医疗科学技术和医疗设备,“软件”就是一支高素质的医疗队伍,只有把两者融为一体,医疗卫生事业才能健康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保护生产力。医德医风是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单纯是一个行业作风建设问题,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
3 .1医风医德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医风医德的基本原则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社会主义医务道德是我国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培养具有精湛医术、高尚医德的人才是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的根本任务,为此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优化育人环境是各医疗单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重要任务。医德医风建设的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医疗卫生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对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影响。医疗卫生工作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医务人员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认真对待和处理每一个病人,不但可以使病人及其家属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且还受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熏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3.2 医风医德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医院是一个专业结构复杂,人员层次较多的结合体,各职能部门之间,医、药、护、技各专业人员之间由于各所处的位置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相互之间往往发生矛盾,影响工作。同时,医院作为是一个服务单位,医务活动除接触病人外,还与病人的家属、亲友及同事密切接触,为此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貌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和疾病的治疗,同时也对社会人群产生影响。为此,处理好医院内部的团队建设,处理好医患关系,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3.3 医风医德建设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
医疗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服务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的作用,同样的技术,同样的设备,由于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不同,在医疗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带来的后果也大不相同。有的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虽不是很高,但对病人认真负责,遇到问题虚心求教,认真钻研,拟定的每一项诊疗措施都经过深思熟虑,治疗效果就好,相反,若医务人员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粗心大意,敷衍塞责,虽然水平较高,但常常出现差错事故,就谈不上有好的诊疗效果。同时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转归产生密切影响。为此,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医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以细心诊治,热情服务,为病人创造出一个心情舒畅的环境,增强战胜疾病信心,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可靠保证。
3.4 加强医风医德建设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医德医风怎样,是医院办院方面的外在表现,也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医疗卫生单位同社会其他行业一样,必须依靠质量和信誉取胜。经济体制的变革使医务人员的自我价值发生了变化,同时也给医院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实践证明,要管好一个医院,单靠行政命令的方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还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院风,而建立良好院风的关键就是要积极搞好医风医德建设,促使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光荣的、重要的,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与病人安危有关,对病人承担着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医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减少或避免医疗中的差错和事故,密切医患关系,扩大病源,从而使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有可靠保证。
3.5 医风医德建设是培养医务人才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告诉我们,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两个标准,即业务标准和政治标准。而医风医德建设是政治标准的重要内容。只有深入持久地用为人民服务的这个宗旨进行医风医德建设,才能使得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入脑入心,培养出既有业务熟练、政治合格的新时代的医务人才。
4 如何加强医风医德建设
社会主义医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在医务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以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的一般原则为指导的。
4.1 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全面思想教育
坚持社会主义医风医德就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这就要求广大医务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病人,用高尚的医德情操救治病人,以优质的服务搞好医疗业务工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增进人类健康。
4.1.1 树立“以病人为上帝”的原则。
对职工进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教育。教育职工树立起患者是医院的“客户”,患者是医院职工的衣食父母的理念,正确认识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教育职工经常进行换位思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医疗单位在指导思想和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上,应该处处为病人着想,尽量满足患者需求,简化工作流程,提供优质的技术和心理服务,严格控制医疗成本,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和社会的负担。
4.1.2 对医院人员进行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
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一种意识形态,受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制约。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征。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有它自己职业道德意识的特殊性,但它不是脱离共产主义道德思想体系而独立存在的道德类型,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事业奋斗的目标理想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医德必须以共产主义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思想基础,来确立自己职业的行为规范。白求恩同志医德之所以高尚,能够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极端负责,极端热忱,就在于他从实践中找到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把医疗卫生工作同整个人类解放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吕士才同志也深有体会地说过:“我认为品德是人的精华,没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就等于是个废物。”理想和道德是不能分的,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有高尚的医德。
通过教育使职工正确看待物质利益,正确对待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关系,把个人利益融入到集体利益之中。一方面发动榜样人物现身说法讲传统,讲自己从医体会等,使员工在医德传统中吸取营养,激励自我。另一方面学习白求恩等卫生战线的英模及先进人物,树立一批单位的先进典型,号召大家学先进赶先进。
4.1.3 加强医务人员敬业意识教育。
治病救人不同于商业活动,医务人员毕竟是为社会服务的,在“以病人为中心”的今天,医务人员的敬业精神比一般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更具有特殊性和社会意义。但是,少数医务人员受经营承包责任制、坐堂门诊、专家门诊等多种办医模式的影响,不安于现状,开始走出医院大门,热衷于外面的工作,放松了本岗位的职责,使正常工作受到了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既要通过思想教育的办法让医务人员真正懂得“不敬业就失业”的深刻道理,同时,我们又要大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不敬业就失业”在医务人员中得到合理体现,以增强职业教育的严肃性,让大家意识到常规的思想教育并非空头说教,也不再是“空头支票”。
4.1.4 正确处理好医风医德和功利之间的关系。
当前社会,医务人员功利思想有其合理性,但是功利思想不能成为医风医德的主导思想,一旦功利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医务人员就唯利是图,其行为必然与良好的医德医风相违背,贻害社会,后患无穷。如果医务人员的医德功利意识能及时得到正确引导,从业人员在现实工作中能正确把握好医德与功利的关系,用良好的医德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用健康向上的功利思想使自身不断进步,这样以来,当医务人员遇到功利意识与职业道德发生冲突时,功利思想就自觉服从人道思想,个人利益就无条件地服从病人利益。由此“以病人为中心”,以业务强、技术精为追求的目标,自身的服务意识就必将在医务人员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4.2 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
4.2.1 建立医风医德相关制度规范。
使医务人员的行为立于制度的平台之上,做到“有规可查,有规可依,按规办事”。依据确定的医德规范对医德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在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要不断强化约束机制,搞好职业道德,坚持各种监督制度。每位医务人员均应建立医德档案,定期考核。对外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内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考核,坚持定期召开医患座谈会,发放病人住院、出院满意度卡,随访出院患者等全程监控制度。严厉查处违反职业道德的人员,奖惩并举,使医德建设落到实处,使医院的医德建设整体工作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4.2.2 实行全民监督机制。
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要深人调查研究,设立院内、院外监督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听取意见;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建立接待日制度,把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进行疏理,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磁,做到定时间、定人员落实整改措施.对违纪的人和事,按情节轻重作出处理。
4.2.3 建立医风医德考评制度。
4.2.3.1 建立医风医德自查制度,及时改进工作。医务人员结合自己的岗位自我检查,重点查服务态度、医疗质量、医患关系、收费标准、投诉信件,及时了解医德医风的现状,做到边查边改。
4.2.3.2 定期考评和互评,优胜劣汰。
成立考评小组,制定出考评内客标准,经常定规不定切进行考评,主要考评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收受钱物和品等方面的情况,建立医德医风档案,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1一2次的集体综合考评,将考评情况装入档案,把考评结果公平、公开、公正地向群众公布,与职称晋升、调整工资、表彰先进挂起钩来,使好的及时受到表彰,有问题及时处理,达到激励先进教育大家的目的,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建立医务人员之间的互评制度,共同促进。
4.3 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应主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质控环节,成立综合质量考评小组,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奖惩到位;二是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包括对病情估计不足、忽视查房、病历书写等日常工作,重点加强三级查房、会诊、交接班、危急重症病人报告制度;三是加强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培训工作,开展各类医学理论讲座,组织住院医师参加阶段培训的理论、外语、操作考试等。
4.4 提高政府医疗投入。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公立医院的支出中,政府投入的只占7%,有的三甲医院甚至只有3%,剩下的支出均要靠医院自筹解决。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院通过药品价格加成收入弥补其财政投入不足所需的运营和发展费用。正是由于政府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造成了政府对药品购销差价缺乏管理,从而滋生了药品的回扣。
政府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责任主体,政府首先应该加大对药品价格监控力度,对所有药品的出厂价格实行成本加上一定比例利润的制度,这里的利润就是能够维持药厂生存与发展的盈利空间,或者政府加大对药厂的投入力度,用于人民群众的药品价格只是药品生产的成本,铲除医务人员滋生腐败的土壤。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对所有的医务人员待遇负起责任来,让医务人员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
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只有树立起良好的医德医风,才能建立阵正的和谐社会,这已经成为所有有识之士的共识。而更加合理化,更能体现人文精神的医疗新举措势在必行。期待医疗系统上的一片蓝天,期待更加纯净的空气环绕在我们的周围,不久后,将不再是空中楼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