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感冒H1NI探索人类健康知识 第7页

消化道传染。如吃了被结核菌污染的食物,使用被污染的食具、水杯等而受感染,也有的是在集体食堂与结核病患者共餐而受感染。我们已知结核病的传染源以及传播途径,就应当积极预防,一般预防措施有以下几方面: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是预防结核病最积极和有效的措施。如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对疾病的自然防御能力。同时,注意晒太阳和呼吸新鲜空气。

    定期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牛型结核杆菌活菌苗。这种菌苗接种在人体内可以增加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制品。

    消毒隔离。得了结核病的人,尤其在传染期一定要注意消毒隔离,例如病人与健康人要分食,病人用过的碗筷要煮沸消毒,病人在公共场所应当戴口罩。

    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病人的痰要吐在纸里用火烧掉,痰盒、痰液要严格消毒,防止传染他人。

    引起乙型肝炎的罪魁

    乙型肝炎病毒为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它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罪魁祸首,其直径为42毫微米。在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中,用电镜观察,可见乙型肝炎病毒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和管状颗粒。

    乙型肝炎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比甲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更强。用一般浓度的酒精、新洁尔灭、来苏尔、碘酒等消毒剂均不能灭活。但是乙型肝炎病毒对高温相对较敏感,应用热力消毒,如高压、湿热消毒还是可靠的,经煮沸20分钟或在高温高压121℃、15分钟即可灭活。当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后,有的引起急性发病,但由于病人体内的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很快清除病毒,病人也很快痊愈;有时人体不能很快清除病毒,则形成慢性肝炎,或者不表现症状而成为肝炎病毒携带者,不论是慢性肝炎患者或肝炎病毒携带者,在他们的血液、唾液、乳汁等体液中,都可能检查出乙型肝炎病毒。说明这种病的传染期长,传播途径也很多。

 

    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

    斑疹伤寒曾是一种十分可怕的疾病。是谁引起了斑疹伤寒呢?立克次医生在研究斑点热病人时首先发现了这种微生物,但他后来因研究斑疹伤寒受到感染而死亡。为了纪念他,就把这类微生物叫做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天然寄生在虱、蚤、螨等节肢动物体内,并且在野生啮齿类动物之间传播,立克次体的个体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形状呈球杆形,是一类有典型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单细胞微生物。它的细胞壁由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

    立克次体营寄生生活。不同类的立克次体在细胞内的生长部位不同。如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散于细胞质中,羌虫热立克次体在细胞质内靠近核旁,而斑点热立克次体在细胞质、细胞核内都可以找到。

    除热立克次体可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人体外,其他立克次体均经节肢动物传播,或通过叮咬或借粪便污染伤口而侵入人体。立克次体侵入人体后,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细胞中繁殖,引起细胞肿胀、增生、坏死、微循环障碍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周围炎症。立克次体具有内毒素样的脂多糖成分。毒素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出,血压下降,血管内弥散性凝血和休克。

    立克次体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60℃时30分钟即可灭活,但它对低温和干燥抵抗力强。用0。2%的福尔马林和氯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均可杀死,但它对磺胺类药物不敏感。

 

    狂犬病毒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在狼、狐、狗、猫等动物中流行,人因被病兽咬伤、抓伤或舌舐后感染发病。其主要症状:前期常出现低烧、头痛、呕吐、恐惧不安。继而病人兴奋狂躁、恐水怕风、咽喉肌痉挛、呼吸困难、多汁流涎等。其中以恐水较为突出,如饮水、见水、闻及流水声或提及饮水均可能引起咽喉肌痉挛。因此,狂犬病又被称为恐水病。病人最后因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衰竭而死亡。患者发病后的死亡率很高。

    狂犬病毒的外观形状呈弹状或短棒状,大小约  75~ 80 ×180毫微米,为单股 RNA病毒,外面有脂蛋白包膜。狂犬病毒对空气温度、乙醚和紫外线敏感,在日光照射和干燥状态下可迅速死亡。易被强酸、强碱、甲醛、

升汞等药剂杀死。

    病毒常存在于病人或病兽的脑脊髓和唾液中,可随唾液排出。人患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狗(由病狗传播约占85%~90%)。其次是猫、狼等有病的动物。值得注意的是动物感染上狂犬病毒后不一定发病,而以病原体携带状态传播本病。传染途径和发病原因,主要是通过病兽咬伤、抓伤人体皮肤粘膜后,狂犬病毒自咬伤或抓伤部位进入人体。病毒在侵入处繁殖,沿传入神经进入脊髓,波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致使发病。在狂犬病人的神经细胞浆内有圆形或卵圆形

的嗜酸性包涵体(又称内基氏小体),这是狂犬病的特征,可用作辅助诊断的依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