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听后感
长征组歌听后感
台大剧院在10月11、12号邀请战友文工团来表演《长征组歌》,说实话,我一直都不是很清楚《长征组歌》的类别归属,是音乐剧、大合唱或其他,只是对这个名字很熟悉,俺爹经常喜欢哼哼里面的某些段落,有时电视上播出片段他会大呼一声“《长征组歌》”,然后跟着唱几句。我只知道这是个与长征胜利有关的记忆,却从来没有静下心去搞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东东,但是对于父辈的迷恋,我很好奇。这次烟台有演出,我怀着好奇与期待,要去看一场,相信曾经感动过父辈的东西也一定能感动我。
周一下午,订票,晚上去看演出。貌似周围的年轻人对这个不感兴趣,那就自己去吧。
临去前,上网查阅关于《长征组歌》的相关内容,终于弄清楚《长征组歌》是“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的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
下班,晃晃悠悠往大剧院走,锻炼身体。取票,然后去新华书店消磨开演前的时间。临走时发现烹饪系列的书,重新确认了下红烧肉的做法~~
晚上的演出完全是一场规模宏大的主旋律演出,在建国60周年的时候,爱国主义还在我的心中澎湃激荡,看这样一场演出是容易理解并使人兴奋的。
上半场演出主要是文工团的演员们的独唱,为下半场《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烘托气氛和打基础。演出开场,乐队演奏了一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熟悉的旋律,终于知道这个曲子的真名字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会把这个曲子与动物园联系在一起,似乎模仿了很多种动物的声音,可能以前看过的哪部与动物有关的电影用它做的背景音乐?不知道,反正曲子很好听。
典型的主旋律演出,独唱的曲目均由高音或中音歌唱家完成,内容也都是热爱伟大的祖国,歌颂亲爱的母亲,喜爱美丽的草原。。。。。。很与当前爱国的情调相吻合。不过说实话,唱的一般般,以前从来没有觉得宋祖英、殷秀梅等歌唱家唱的有多好,看来是因为没有比较 ,听现场,觉得这些唱歌的存在声音不够圆润,高音不够自如,吐字不够清晰等问题。貌似有点吹毛求疵了。。。。。。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让我听得浮想联翩,当年看《三国》的时候,就想这么优美而有深度的词会是谁写的,最近搞明白是杨慎同志写的,联想这位同志跌宕起伏的一生,能理解只有才华与经历的碰撞才能写出这般好词。
下半场,终于感受到这部被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的艺术品的魅力。
战友文工团的合唱表演还是相当成功的,专业的合唱队伍,对情绪的渲染处理的很到位。以前比较熟悉的就是《四渡赤水出奇兵》部分中的“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几句,调子是比较欢快的,情绪也比较激昂。
比较有感触的是《过雪山草地》部分,“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现场配合的是白雪皑皑的幻灯片背景,并用灯光制造出雪花飘飘洒洒的感觉,合唱演员们这时是分散坐在舞台上的,因为“炊断粮”的时候恐怕没有人愿意站着消耗体力,即使愿意恐怕也是站不住的。自从看完《潜伏》以后,我就很佩服有革命理想的人,对于中国人来说,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深厚的积淀,但人与人之间的你来我往让我们很难信仰什么东西,特别是在和平年代,我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很少有人会心甘情愿为了他人或者祖国的利益去牺牲自己的前途甚至生命。但是当把人逼到绝路的时候,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的时候,仍然是我们的文化积淀,会让每个国人觉得为国效力是自己的责任。所以,我觉得愿意去吃这份苦的人,不管他们有没有走完长征,都值得我敬佩,向他们致敬!!!
现场的气氛很热烈,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很激动,我其实就还好,但还是被气氛感染,喊了两声好,很高兴地冲台上的演员挥手致敬~~
演出确实很好看,歌也很好听,如果有机会,推荐大家去看一下。
最后写一点感觉不是很好地方,肖华同志在这部史诗式的巨作里,几乎每一部分都提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不否认毛主席的伟大及他的指挥艺术,但总觉得肖华同志有拍马屁的嫌疑。
由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演出的让几代中国观众广为传唱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全曲恢弘激荡,气势磅礴,演出场面生动感人。演员们身着红军服装,以充满激情和力量的歌声,把我们带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唤起了我们对长征精神的礼赞和共鸣之情。“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等经典的旋律萦绕人心,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轻声哼起那激情豪迈的曲调。虽然以前在电影上看过艺术记录片《长征组歌》,但这次在家门口能看到原汁原味的《长征组歌》,真是大饱眼福,大饱耳福,机会太难得了。另外,战友文工团的演员们还演奏演唱了《北京喜讯到边塞》、《我和我的祖国》、《我的太阳》等观众耳熟能详的乐曲与歌曲。这真是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演员们精彩的演出不时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大剧院听音乐会,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据说西方人对音乐会的重视程度可以用恭敬来形容。听音乐会时男士均穿深色西服套装,打领带,或穿小礼服,打领结。女士则穿小礼服或大礼服,戴薄纱手套,并化妆。每支乐曲演奏完毕,听众应以掌声向演奏者致谢。即使对演奏者佩服得五体投地,也只能等到一部作品演奏完毕之后,才可以鼓掌。演奏结束后,听众应在座位上停留片刻,不要急于退场。谢幕时,全场应起立鼓掌,以示对演奏者的尊敬。
我们虽然不可能像西方人那样精致,但是,我们在自己的城市的大剧院听音乐会,应该保持对音乐的尊重和对艺术的崇敬。作为现代化综合甲等剧院的泰州大剧院,是一座蕴涵泰州元素、泰州符号的地标式文化设施,是一座高起点、高层次的文化综合体。大剧院的建声效果达到建筑声学和舞台设备功能配置的国内一流水准,能满足舞剧、歌剧、话剧、交响音乐会、戏曲及综艺晚会等各类演出使用要求。泰州市政府委托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对大剧院进行具体经营管理,每年度将奉献给广大泰州市民不少于50场来自于国际、国内一流的,各俱风格的大型经典演出。这是泰州人文化生活的福音。
我在观看《长征组歌》时,感受到红色经典的力量和震撼。我小的时候就会唱《长征组歌》,上中学时也演过《长征组歌》,有时在歌舞厅自己也点唱《长征组歌》中的曲目。几十年来,《长征组歌》熟悉的旋律一直在脑海回荡,有些歌词能够倒背如流。所以,昨天观看《长征组歌》,感到特别地亲切和激动。
我觉得,在当下重新观看《长征组歌》,弘扬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是非常必要的。《长征组歌》是一曲昂扬激越的乐章,热情讴歌了红军崇高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过雪山草地》一幕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愈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激越而豪壮的歌声再一次告诉世人,伟大的红军长征是一曲响彻云霄的革命理想颂歌。“革命理想高于天”是每个红军战士的内心写照,也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四渡赤水、突破乌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红军的革命理想就是拯救中国于水火,取得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强族之林。正是由于红军将士有了如此崇高的理想,也才使得他们从内心深处坚信:“乌云遮天难持久, 红日永远放光芒”。
与此同时,红军的长征精神也告诉我们:只有为了革命理想而活着,才能让人生更精彩、更有意义;只有真正的革命理想主义者,才能超越平庸、追求卓越、创造出辉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70年前千千万万个红军战士牺牲在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的长征路上,用他们的鲜血浇灌出革命理想的花朵。今天我们要想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所建树,就要像他们那样,满腔热情为理想而奋斗,英勇无畏为理想而献身,为自己也为社会创造更加理想的生活。
在社会生活以及价值取向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重新聆听《长征组歌》中那荡气回肠的旋律,沐浴红军长征精神的战斗洗礼,大力倡导红军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可以一扫精神上的颓废、无聊和无为。一个人要奋发向上,一个国家要富强发达,就必须具备应有的理想主义的雄风浩气,正如《过雪山草地》一幕中激越而豪壮的歌声:“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愈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